巴黎評論·詩人訪談

巴黎評論·詩人訪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文學齣版社
作者:《巴黎評論》編輯部
出品人:99讀書人
頁數:472
译者:明迪 等
出版時間:2019-11
價格:65.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20157334
叢書系列:巴黎評論
圖書標籤:
  • 巴黎評論
  • 詩歌
  • 外國文學
  • 談話錄
  • 詩人訪談
  • 訪談
  • 美國文學
  • 人民文學齣版社
  • 詩人訪談
  • 巴黎評論
  • 文學
  • 訪談錄
  • 詩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作傢訪談”是美國文學雜誌《巴黎評論》(Paris Review)最持久、最著名的特色欄目。自一九五三年創刊號中的E.M.福斯特訪談至今,《巴黎評論》一期不落地刊登當代最偉大作傢的長篇訪談,最初冠以“小說的藝術”之名,逐漸擴展到“詩歌的藝術”“批評的藝術”等,迄今已達三百篇以上,囊括瞭二十世紀下半葉至今世界文壇幾乎所有的重要作傢。作傢訪談已然成為《巴黎評論》的招牌,同時樹立瞭“訪談”這一特殊文體的典範。

一次訪談從準備到實際進行,往往曆時數月甚至跨年,且並非為配閤作傢某本新書的齣版而作,因此毫無商業宣傳的氣息。作傢們自然而然地談論各自的寫作習慣、方法、睏惑的時刻、文壇秘辛……內容妙趣橫生,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加之圍繞訪談所發生的一些趣事,令這一欄目本身即成為傳奇,足可謂“世界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文化對話行為之一”。

《巴黎評論·詩人訪談》收錄以下十八位詩人的長篇訪談:瑪麗安·摩爾、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布萊茲·桑德拉爾、喬治·塞菲裏斯、安妮·塞剋斯頓、菲利普·拉金、約翰·阿什貝利、德裏剋·沃爾科特、W.S.默溫、奧剋塔維奧·帕斯、耶鬍達·阿米亥、伊夫·博納富瓦、切斯瓦夫·米沃什、特德·休斯、加裏·斯奈德、謝默斯·希尼、羅伯特·勃萊、傑剋·吉爾伯特。

著者簡介

瑪麗安·摩爾、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布萊茲·桑德拉爾、喬治·塞菲裏斯、安妮·塞剋斯頓、菲利普·拉金、約翰·阿什貝利、德裏剋·沃爾科特、W.S.默溫、奧剋塔維奧·帕斯、耶鬍達·阿米亥、伊夫·博納富瓦、切斯瓦夫·米沃什、特德·休斯、加裏·斯奈德、謝默斯·希尼、羅伯特·勃萊、傑剋·吉爾伯特。

圖書目錄

瑪麗安·摩爾(1961) 明迪/譯
葉夫根尼·葉夫圖申科(1965) 駱傢/譯 劉與倫/校
布萊茲·桑德拉爾(1966) 周楊/譯
喬治·塞菲裏斯(1970) 淩越、梁嘉瑩/譯
安妮·塞剋斯頓(1971) 張逸旻/譯
菲利普·拉金(1982) 阿九/譯
約翰·阿什貝利(1983) 馬永波/譯
德裏剋·沃爾科特(1986) 楊鐵軍/譯
W.S.默溫(1987) 伽禾/譯
奧剋塔維奧·帕斯(1991) 葉春/譯
耶鬍達·阿米亥(1992) 歐陽昱/譯
伊夫·博納富瓦(1994) 秦三澍/譯
切斯瓦夫·米沃什(1994) 李以亮/譯
特德·休斯(1995) 範靜嘩/譯
加裏·斯奈德(1996) 許淑芳/譯
謝默斯·希尼(1997) 羅池/譯
羅伯特·勃萊(2000) 趙嘉竑/譯
傑剋·吉爾伯特(2005) 柳嚮陽/譯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与其让他人来讨论一位作家,还不如让作家自己谈论自己。”《巴黎评论》在1953年创刊之时就立下了这一宗旨。 生活在一个“批评的时代”,《巴黎评论》不愿意像当时所流行的其他杂志那样让评论处于核心位置,更希望突出创意写作作品,即小说和诗歌。代替文学批评栏目的是作家访...  

評分

说明:本问卷系整合《巴黎评论·诗人访谈》相关内容编制,共包含《巴黎评论》在采访诗人时大概率会问及的10个基本问题,每个问题后另附有《巴黎评论·诗人访谈》受访诗人的相关回答。本问卷贴在此处仅供参考,当然,也不反对懒惰的访谈者直接拿这份问卷当采访诗人时用的提问大...

評分

“与其让他人来讨论一位作家,还不如让作家自己谈论自己。”《巴黎评论》在1953年创刊之时就立下了这一宗旨。 生活在一个“批评的时代”,《巴黎评论》不愿意像当时所流行的其他杂志那样让评论处于核心位置,更希望突出创意写作作品,即小说和诗歌。代替文学批评栏目的是作家访...  

評分

“与其让他人来讨论一位作家,还不如让作家自己谈论自己。”《巴黎评论》在1953年创刊之时就立下了这一宗旨。 生活在一个“批评的时代”,《巴黎评论》不愿意像当时所流行的其他杂志那样让评论处于核心位置,更希望突出创意写作作品,即小说和诗歌。代替文学批评栏目的是作家访...  

評分

说明:本问卷系整合《巴黎评论·诗人访谈》相关内容编制,共包含《巴黎评论》在采访诗人时大概率会问及的10个基本问题,每个问题后另附有《巴黎评论·诗人访谈》受访诗人的相关回答。本问卷贴在此处仅供参考,当然,也不反对懒惰的访谈者直接拿这份问卷当采访诗人时用的提问大...

用戶評價

评分

訪談是一種對話的藝術。首先,是提問的技巧。采訪者事先的功課與過程中的引導是很重要的。我比較喜歡的方式是,開始時從身邊場景或作傢身世經曆入手,然後引入具體作品、創作觀和作傢對時事、對其他作傢的評價,循序漸進逐漸展開。比如,在本書裏,默溫和希尼的訪談。過於糾結經曆的,顯得錶層並散亂,顯得采訪者不熟悉,比如阿米亥的訪談。訪談還能看齣作傢的性格。喜歡瑪麗安·摩爾和希尼,自然大方,談話節奏順暢,話題度都是我感興趣的。安妮·塞剋斯頓有錶演欲,還有些作傢感覺仍然端著身份。這個係列每本都要讀,非常有料,好飯慢咽,每天讀一兩篇,以後還要翻閱。有些瑕疵,比如,譯名前後不統一。

评分

2020006:讀瞭大部分讀過和熟悉的詩人訪談,其中帕斯說過:語言的最高形式是詩歌,如果社會廢除詩歌,那就是精神自殺。所以讀的時候自始至終都在思考詩人為什麼要寫?也許是像裏爾剋說的:到瞭不得不寫的地步,所以我必須寫。也像顧城說的:我寫詩是心裏有個聲音要流淌齣來。而每位詩人似乎都存在於自我意識的不同世界裏,似乎他們也像博爾赫斯一樣,站在時間之外。大部分詩人也都是二十世紀的産兒,經曆瞭最沉重的災難,所以詩歌顯得格外必要,作為時代傷口的拯救和治愈,所以他們的詩更為深刻和獨特對自身與世界的關係也有更清晰的認識。但每位詩人又迥然不同,光是博納富瓦詩歌的契機,戰爭和民族意識對米沃什,希尼,阿米亥有更深的詩歌烙印,他們都在試圖創造自我,而又一直在擺脫自我,並走嚮大地,靠近自我。

评分

譯者們的副産品。編校錯誤實在太多瞭

评分

失望。兩星半,想來世間所有詩人最好的聊天場景還是在酒桌上。

评分

稍微有點失望。收錄的詩人不少,也有很多喜歡的詩人。然而,能從裏麵看到的關於詩歌或寫詩的“乾貨”是如此少。反而談瞭太多作者生平的故事,曆史,或者政治。包括希尼,米沃什,帕斯,沃爾科特,這四位諾奬獲得者。其中,默溫,塞菲裏斯,塞剋斯頓反而說得很好。《巴黎評論》:“那有什麼建議要和年輕詩人說的嗎?”塞剋斯頓:“把耳朵貼在你的靈魂上,用力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