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吳大澂與中國文人文化的現代命運”這一整體研究計劃的階段性成果。作者以吳大澂及其周圍的官僚群體為中心,探討一個重要的學術問題:收藏活動的社會機製。晚清官員收藏活動得以展開,涉及多種社會因素,包括藏品買賣的信息傳遞、交通運輸和支付方式,以及晚清官員的收入和支齣、官場各種禮金往來的規俗等。作者利用大量未曾刊布的稿本、信劄等材料,細緻還原瞭整個收藏過程,並以此為切入點,與近年來學術界流行的若乾理論進行對話,其背後所蘊含的思考方嚮,更是值得研究者引起重視。
白謙慎,1978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政治係,1982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6年赴美國羅格斯大學攻讀比較政治博士學位,1990年獲碩士學位後轉至耶魯大學攻讀中國藝術史,1996年獲博士學位。1995-1997任教於西密執安大學藝術係。1997年至2015年6月任教於波士頓大學藝術史係,2004年獲終身教職。2015年7月後任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教授,現為浙江大學藝術與考古學院院長。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三篇長論文,藝術社會史?細緻,涉及麵也廣,偶有重復,19世紀金石學的轉變是一個有趣且熱門的話題。這本書隻是白的階段性成果,期待更全麵的專著。 ps按照這個方法弄一弄迅迅的金石收藏也未嘗不可
评分吳大瀓的收藏策略對普通收藏者有藉鑒的價值。另外,清代的人情社會真是製造瞭極大的內耗,對社會和個人都是不小的負擔。
评分可惜隻重點寫瞭吳大澂一人 如果寫梁清標或者安岐可能更有趣
评分4.3。從收藏和交遊角度看晚清文人/學者活動與文物的流轉輕鬆且有趣。資料呈現不少,分析挖掘尚不足。這類研究文章不少瞭整體立論仍然單薄。園林研究也應與此關聯,明清蘇州應該做整體看待與想象還原。????
评分藉口要瞭解晚清金石學和古董商的關係,翻閱瞭這部以吳大澂為中心的研究論著——自然,吳大澂不能和潘氏、翁氏等久負盛名的收藏傢族相比,但以吳大澂這位有著開風氣之先的收藏傢為綫索,梳理相關的書劄、日記、檔案,能管窺到清季收藏的一些典型案例。從敘述和可讀性來說,三篇各有側重,敘述也不顯得拖遝,從閱讀的感受來看,比起《古歡》要更耐讀一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