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寇”与明代的东亚秩序

“倭寇”与明代的东亚秩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刘晓东
出品人:
页数:253
译者:
出版时间:2019-6
价格:48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113878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明史
  • 东亚史
  • 日本
  • 历史
  • 东亚
  • 明清史
  • 中国研究
  • 中国历史
  • 倭寇
  • 明代
  • 东亚秩序
  • 海事
  • 倭寇问题
  • 中日关系
  • 历史研究
  • 海洋史
  • 秩序建构
  • 边疆安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主要从东亚区域社会的视角,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历史资料的比照与鉴别,力图更为客观地还原十六世纪前后“倭寇”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近世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倭寇”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明、日关系万历转折说。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言
前言
(一)何谓“倭寇”
(二)明代的“倭寇”认知与记忆
(三)“倭寇”问题与东亚交涉
(四)本书的研究理念与主要内容
上篇 “倭寇”认知与“倭寇”记忆
章 明代官方语境中的“倭寇”与“日本”——以《明实录》中的相关语汇为中心
一、洪武时期明朝与日本交涉中的“倭寇”问题
二、永乐一正德时期“倭寇”与“日本”两分观念的演变
三、嘉靖“大倭寇”前后的官方日本观
四、“壬辰之役”与“倭寇”等同于“日本”观念的深化
第二章 嘉靖“倭患”与晚明士人的日本认知——以唐顺之及其《日本刀歌》为中心
一、唐顺之与《日本刀歌》
二、“南倭”与“北虏”
三、“文”与“武”:两首《日本刀歌》的比较
四、太阿与倭刀:士人刀剑情怀的推衍
第三章 倭寇: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以《虔台倭纂》的形成为中心
一、谢杰及其生活环境
二、《虔台倭纂》的作者群
三、江西地区“倭寇”与“日本”知识储备的来源
四、从“地方经验”到“共有记忆”
第四章 明末清初“日本乞师”叙事中的“倭寇”记忆——以南明隆武朝周崔芝乞师日本之争为中心
一、周崔芝“乞师”日本之争的历史叙事
二、“华夷”阴影与南明士人的“倭寇”失忆
三、“乞师”之辩与东亚思维的变容
下篇 “倭寇”问题与东亚交涉
第五章 禁倭与申交:明初对日交涉目的探析——以洪武初年的对外诏书为中心
一、洪武建元的海外宣谕与对日诏书
二、洪武三年对日诏书的叙述理路
三、“日本国王称臣入贡”叙事与“良怀”问题
附:《云门一曲》中赵秩遣使内容再探讨
第六章 “宁波之役”的隐情与东亚交涉——以明朝指挥袁避被掳事件为中心
一、宁波之役的处置经纬与疑问
二、《宋素卿传》《北窗琐语》中的袁琎
三、东亚交涉与“袁琎被掳”像的形成
四、小结
第七章 “服远”与“治近”:嘉靖二十六年明廷的遣明使处置
一、策彦使团的入明与“十年一贡”
二、“倭寇”、“遣明使”与明廷的应对
三、朱纨失势中的“内”与“外”
四、小结
第八章 嘉靖三十七年琉球册封“密使”吴时来史事抉微
一、册封使吴时来的历史疑问
二、吴时来“密使”之命蠡测
三、密使终结与琉球的应对
四、小结
附篇 “万历朝鲜之役”四百二十年祭
一、“扶危字小”与万历出兵朝鲜
二、朝鲜对日本“假道入明”的应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从较为宏阔的东亚背景论述,较好。关于日本刀一篇,则“精日”古已有之矣。唯文末附录中另一作者以朝明友谊否认明军违纪行为,殊为可笑,明军于国内尚不能维持纪律,岂至朝鲜即为国际主义战士乎?

评分

全书较重点的讲了洪武 嘉靖以及南明时期明代士人对于倭寇的看法 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到特殊时期对于倭寇当时人的想法。可能是由于篇幅的原因 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戚继光抗倭 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没有说明。

评分

对中日交往中的具体史事交往考辨不感兴趣(这是开始导师想让我做的,不过被我直接拒绝),不过对于明朝人的日本观研究,还真是推进了一大步。上编的文章如果能丰富成一本书会精彩的多

评分

全书较重点的讲了洪武 嘉靖以及南明时期明代士人对于倭寇的看法 使我们能比较全面的了解到特殊时期对于倭寇当时人的想法。可能是由于篇幅的原因 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戚继光抗倭 万历朝鲜之役基本上没有说明。

评分

关于南明时参与乞师日本的那些人对倭乱选择性失忆的讨论确实挺有意思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