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从东亚区域社会的视角,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中、日、韩三国相关历史资料的比照与鉴别,力图更为客观地还原十六世纪前后“倭寇”问题的来龙去脉,及其对近世以来东亚区域秩序的潜在影响,进一步拓展了“倭寇”问题的研究领域,提出了明、日关系万历转折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感觉有点说不出的,仔细看过作者的履历和研究方向以及身份,其实应该写辽东都司和倭寇的关系包括辽东军队在援朝战争中何以洋相百出。
评分初读本书眼前一亮,作者在序言中的问题意识特别好,一是从“倭寇”一词入手,去谈明代的对日认知与对倭寇的历史记忆,二是通过明朝对日外交的事例,说明明日关系的实质。本书认为,对日印象与明朝现实利益、明人个人利益密切相关,为读者展现了明朝人对倭寇与日本的动态且多样的认知。明朝的作为看似在外交关系中排斥日本,实则是重视日本。就具体内容来说,第四章与第六章最佳。此外,本书非常适合做论文写作样板,材料征引详实,学术史梳理清晰,语言流畅,注释规范,谋篇布局恰到好处,结论简洁有力。但本书缺点也很明显,一共八章,其中六章副标题是以某某为中心,时空与材料过窄,虽然很扎实,但总觉得难以撑起主标题与结论。同时,也难以找到各章衔接之处,实际上是一本颇为微观的明日关系史论文集。
评分两个问题,第一一看就是论文集,六章之间都很难弄出有机联系。水平也足够参差不齐。第二是与题目名不符实,说的是倭寇与东亚秩序,但在大倭寇,倭寇的组成,以及抗倭战役对中日朝政局的影响,几乎一笔未提。如果更名为,明代对日本的认识,似乎更为妥当。比较讽刺的是,越细碎的东西反而写的越好,第四五两章价值还好一点。附录最切题,还不是作者写的……(第六章也不是)。历史学现在有的毛病,在这本书里也都体现的很明显
评分前篇从思想史、文化史探讨东亚世界的倭寇,后篇从政治史、外交史探讨倭寇与明日关系,全书是作者数篇论文的有机组合,个人认为在广义的倭寇研究上较前有所突破,尤其是对传统认知下的明日交往中的经济原因做了深入批判,提出了无论是何种原因皆要考虑到背后的东亚“秩序”,相较于经济利益,明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秩序与政治伦理才是外交关系变化的内在原因。美中不足的是,第224页的附录中误将谢用梓作谢国梓。
评分非常直观的横向和纵向比较的写作手法。明代对日的态度确实令人耳目一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