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唯物论新解 : 开出现象学之维(增订本)

实践唯物论新解 : 开出现象学之维(增订本)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文津出版社
作者:邓晓芒
出品人:
页数:40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8-1
价格:8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80554693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邓晓芒
  • 西哲
  • =B
  • 1
  • *北京出版社*
  • 实践唯物论
  • 现象学
  • 哲学新解
  • 唯物主义
  • 现实主义
  • 思想史
  • 马克思主义
  • 学术增订
  • 辩证法
  • 社会存在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认识论、道德与宗教、审美与目的、哲学总论、阅读与批评五个部分,收录论文共30篇,对康德哲学的纯粹理性、实践理性、美学等各方面的疑难和易致混淆的问题分肌擘理,逐一辨析。本书首重学理,邓晓芒先生将康德哲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思辨的理路与国内学界的误读、错谬小心剥离开来,努力用明白晓畅的语体将其批判哲学的精髓展露出来,阐明康德哲学对大陆理性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的继承、扬弃和发展,康德创立的先验逻辑体系及实践理性对黑格尔、马克思、胡塞尔等人的深刻影响,并指出康德对时间本质的深入思考事实上已打通认识论和本体论(存在论)的畛域,已隐隐显露出海德格尔存在主义的先声。

本书的写作前后持续二十年,可算邓晓芒先生的盛年之作,与康德三批判书“句读”及《康德哲学讲演录》互为表里。由于我们的学术传统素来缺乏理性思辨的训练,加之多年来对西方学术研究的荒疏,以及近年学术界普遍存在的浮躁心理,我们对康德哲学的认识往往存在太多的曲解与附会。本书对有志于深入探讨康德哲学的读者当不无裨益。

作者简介

邓晓芒(1948—),男,湖南长沙人。1964年初中毕业后即下放农村插队,1974年返城,当过临时工、搬运工。1979年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攻读西方哲学史的硕士研究生,1982年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教授,湖北大学资深教授,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德国哲学》主编。长期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翻译和研究,出版专著四十余部,译著八部。

目录信息

再版序  01
初版序  04
总论
建构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002
论马克思对哲学的扬弃   015
“自否定”哲学原理   022
中国20世纪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接受与发展  026
信仰三题:概念、历史和现实  032
实践唯物论的人学解
马克思对“自我意识之谜”的解答  048
人的本质力量与移情  056
费尔巴哈“人的本质”试析  062
人学实践论美学纲要  079
马克思的人学现象学思想  092
马克思人本主义的生态主义探源  105
实践唯物论的现象学解
胡塞尔现象学对中国学术的意义  118
对价值本质的一种现象学思考  130
“柯尔施问题”的现象学解——兼与徐长福先生商讨  147
关于美和艺术的本质的现象学思考  161
什么是艺术作品的本源——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美学思想的一个比较  169
实践唯物论的感性学解
补上实践唯物论的缺环——论感性对客观世界的本体论证明  188
艺术发生学的哲学原理  197
审美心理学的哲学原理  202
析“最美的音乐”——兼及马克思与费尔巴哈美学观的异同  211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马克思、海德格尔和当代中国文学  217
实践唯物论的方法论
辩证逻辑的本质之我见  228
第三只眼看“黄、马之争”——兼论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关系  236
哲学史方法论新探  244
论“历史感”——现代解释学方法的启示  254
从《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与《资本论》的比较看科学的方法论  263
我进入现象学之路  272
经典重读
劳动异化及其根源  282
马克思论“存在与时间”  290
“三层楼说”的误区与艺术的定位  296
重审哲学基本问题  305
实践唯物论的三重根——马克思《巴黎手稿》的再解读  315
反思与评论
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的十大文化错位  330
对中国百年西方哲学研究中实用主义偏向的检讨  344
舒远招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评介  364
哲学史研究中的方法论典范——《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简介  368
一个时代的哲学备忘录——读冯契先生《智慧说三篇·导论》  371
什么是新实践美学——兼与杨春时先生商讨  379
评美学上的厌食症——答杨春时先生  389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邓晓芒立足人学立场,为马克思哲学补充感性学缺环,向现象学开拓阐释空间,把马克思从供桌上拉到人间。

评分

历史将判我无罪,历史将与我荣光!

评分

邓晓芒立足人学立场,为马克思哲学补充感性学缺环,向现象学开拓阐释空间,把马克思从供桌上拉到人间。

评分

历史将判我无罪,历史将与我荣光!

评分

历史将判我无罪,历史将与我荣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