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出版于1788年。全书除序言和导言外,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要不论”和“方法论”两部分,外加一个“结论”。“要素论”里面又分为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和“辨证论”。这一套结构与《纯粹理性批判》的大体结构完全相同,但在划分的细节上却有很大的差辊,甚至完全相反。这是由于两个批判的任务、对象和要达到的目标不同所决定的。
摘要: 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康德对于“der freie Willkür”(自由的任意)和“der freie Wille”(自由意志)加以区别使用,这正体现出康德对于自由概念的两个维度的区分——“任意”与“自律”。“任意”与“自律”的区分来源于思辨理性与实践理性在性质与范围上的差异,...
评分【摘要】康德《实践理性批判》的最后"结论"通常认为是全书的结论,但通过仔细阅读文本可以看出,它只是对于该书第二部分"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的结论,也就是在与理论理性即自然科学方法论的比较中并以此作为榜样而建立起纯粹实践理性本身的方法论,即道德教育的方法论,这就是首先...
评分对我而言,这几乎是最重要的一本书,因为“善”的范畴一直缠绕着我,实践理性就是在确立善念的基础上践履善行并再次回到善念,知与行是合一的,逻辑上如此,时序上也如此。“善”是如此重要以至于成为一个死结,没有康德,我打不开这个结。内心“应然”的指导,我至今无法做到...
评分内容提要:康德在法国大革命前后写的一系列后期论述中,为了克服人性中根本恶为目标、造就遵循道德准则的新人,提出了思想革命的主张。他的启蒙观和历史观把道德的思想革命推向社会历史领域,形成了以维护人的尊严和自由的道德要求为主要内容的政治哲学,为“人可以希望什么”...
评分【按语:康德核心的道德观念或许极为简单,可以还原为卢梭《爱弥儿》卷4“萨瓦省牧师的信仰告白”里的一段话:“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我们在判断我们和他人的行为是好或是坏的时候,都要以这个原则为依据,所以我把这个原则称为良心。…良心啊,良心...
网上有邓晓芒的句读的视频,西哲入门者看完句读后读这本,不会太难。而勉强看懂纯粹理性批判句读的,想够着纯粹理性批判,确是根本不可能。这是我第一本阅读的康德原文,比纯批容易得多。
评分不用说了
评分不用说了
评分我一直觉得康德的伦理学有问题,但说不出问题所在,今日才发现,这里包含着一种激情的浪漫主义的种子,最后吞噬了康德本身理智的、自律的道德感。
评分不用说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