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若琴弦》主要內容:史鐵生用殘缺的身體,說齣瞭最為健全而豐滿的思想,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錶達齣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他睿智的言辭,照亮的反而是我們日益幽暗的內心。生命的聲音,在輕輕地飛揚……他隻好再全力去想那張藥方和琴弦,還剩下幾根,還隻剩最後幾根瞭。那時就可以去抓藥瞭,然後就能看見這個世界——他無數次爬過的山,無數次走過的路,無數次感到過他的溫暖和熾熱的太陽,無數次夢想著的藍天、月亮和星星……還有呢?突然間心裏一陣空,空得深重。就隻為瞭這些?還有什麼?他朦朧中所盼望的東西似乎比這要多得多。
史鐵生,1951年生於北京。1967年畢業於清華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區插隊落戶。1972年因雙腿癱瘓迴到北京,在街道工廠工作,後因急性腎損傷,迴傢療養。1979年後,相繼有《我遙遠的清平灣》,《命若琴弦》,《我與地壇》,《務虛筆記》等小說與散文發錶,並先後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奬,魯迅文學奬等多種全國文學大奬。1998年病情轉為尿毒癥,終止透析。
命若琴弦 史铁生的文章大都是对个人生命的思考。我想,他是一个作家,更是一位思想家。其文章可修行,其思想可修心。以文学手法来阐述其人生哲学。这一点倒是有点像庄子。但不同的是,庄子为文汪洋恣肆,而史铁生行文却如涓涓细流。 《命若琴弦》中关于生命的目标、信仰以及其...
評分“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喜欢这句话,这样朴实的话语,反而能表明人生。 因为失去的那个人去读《命若琴弦》,其实并不喜欢史铁生这般朴实的文字,我更喜欢那些哀伤的、忧愁的话语。静心读完这本书,才渐渐有了感触。在作者的文字中,渗透着对身体残缺的遗...
評分最近在王小波的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写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无中生有。遂合上书思考:这无中生“有”或许是作家无意识塑造的艺术对象,却在无形之中闯入读者心灵之域的某种突如其来之物。 很早以前读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就有类似的感受。 如...
評分今天确实闲的过分了。 看电影看书睡觉。 偶尔如此,偷闲到放纵。 "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两天前刚刚看完≪我与地坛≫。 想毁掉一个作家就把他的文章选入课本并要求背诵吧。 至今对鲁迅毫无好感,每一篇文章都一定会要求背诵。 鲁迅是有他的深刻所在...
評分现在未必人人都想成功,但人人想必都渴望幸福,其实成功何尝不是通向幸福的手段。小时候,我认为自己的偶像生活得很幸福,没有烦恼,没有忧愁——王子和公主从此过上了没羞没臊的生活,长大了才发现王子也有烦恼,多半解决起来还很困难,他遇到的挫折比普通人强烈百倍。 本书给...
兩個盲人。
评分人還是要有盼頭,一個終生追逐的理想...
评分把《命若琴弦》看瞭~
评分人還是要有盼頭,一個終生追逐的理想...
评分值得嗎? 值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