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白看》是王路在经典史学和文学功底的一次集中展现,全书分“山林”“市井”“渔樵”三部分,对《水浒传》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当时的人情世态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王路的分析看出了林冲的愚、李忠的厚、鲁智深的孤独……给读者以别开生面的感觉,有助于广大读者理解名著。
王路,是当红青年作家,曾任凤凰新闻客户端主笔,在腾讯大家等媒体开设专栏。出版随笔集《沉住气,吃硬饭》、《唧唧复唧唧》等四种。现在做自媒体,豆瓣有7万关注,知乎12万关注,微信公众号“王路在隐身”有近20万关注。近年来多数受邀在高校讲座,广受欢迎。
王路很有自信,直接将书名取为《水浒白看》,他在自序里说此书名有两层意思,“你以前的《水浒》都是白看了”,或是另有一层意思,比较适合我这种不擅长读《水浒》之人——“把《水浒》看明白了。”有了这个前情提要后,再读完《水浒白看》后,就不自觉的去思索以前是否真的“...
评分文/夏丽柠 金圣叹说过,“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为什么呢?因为《水浒》里杀机重,《三国》里心机重。年轻人爱冲动,老年人爱琢磨,都是徒添人生的疲累。明末清初才子金圣叹,一生孤傲率真,怀才不遇,恐怕对人世冷暖自有体悟。 作为普通读者,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中...
评分(本文发表于《南方教育时报》) 写品读文章,好比炒肉菜。有人肉是肉,菜是菜,互不相干;有人肉中有菜,菜中有肉,相辅相成;有人能让配菜借得肉味,单独入口也回味无穷。王路的《水浒白看》大概是最后一种,在扎实的细读基础上,文字本身笔力十足,发散得当,读来颇有滋味。...
评分作为钦点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在今日中国人当中的地位自不待言,当然,即便剔除这一因素,它在中国长篇小说史上的重要性也不容置疑。不过,《水浒》也是一部争议之书,不仅因为它宣传的价值观念是否真如其所述那般正当值得推敲(参见《告别革命》),而且因为常见的...
评分我是山东菏泽人。菏泽市就是古曹州,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其中郓城县就是水浒之乡。从小接触过无数版本的梁山好汉武二郎的故事。小人书,单田芳评书,周围老人讲故事,水浒传书籍和旧版水浒传电视剧等等不一而足。小时候老家国民度最高几个传统故事就是梁山好汉,西天取经...
太短。不够看的。每篇都很有意思。由于我没看过原书,读起来会有这样想法:原来如此。之前对水浒理解的有些片面了。听了高晓松的晓说,读了王路的书,我觉得该去看看水浒了。之前觉得中国小说不如国外小说的偏见,慢慢的,慢慢的,消失不见。而且对自己过去的愚蠢,深深摇头
评分看过了目录,差不多整本都在公众号里看过了,也正是因为这些有趣的视角才开始关注作者。
评分看完后很想把《水浒传》找出来再看一看。被作者点评过的每一位人物都不再是印象中的虚构抽象,而是更加丰满鲜活。附带对金圣叹的点评也很有趣。
评分没有大而无当的借古说今、古今相照、把玩定见,而是直插人性的、世俗的幽暗处,这种写法既需要笔力,也需要勇气,因为这样呈现的终究是关于一个早已固化的经典文本世界的一家之言。所幸这里的一家之言,自有其依托。作者笔力足够,又有独到的知识结构加持,使得这本解读好看也耐看。《水浒》可快意洒脱,亦可悲戚幽怨。"少不看水浒",其实任谁都白看。
评分20191022。太好看了,一口气看完。读完果然发现以前读了两遍算是白读了,只看了热闹。以前觉得《红楼梦》好,现在觉得《水浒》同《红楼》一样的好,甚至有些方面技巧更成熟,曹公是把自己放进去写,而施公是游离于外的,甚至对人物的塑造更全面、更深刻,他是不置褒贬的,里面“草灰蛇线”隐藏得更深,不像《红楼》很刻意很显眼……当然有些观念并不认同,林冲、李忠、潘金莲、卢俊义之妻几篇写得极好。王路是把人物放在具体的环境和处境里思考的,他能够从人性和常理上替人物着想,抛弃几百年的成见,从字句和事件的逻辑里还原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如“林冲之愚”“李忠之厚”,里面写得就是大多数普通人的顽愚和无奈,这是需要阅尽沧桑饱览烟火才能心心相照,呈现在绝妙的笔力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