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位艺术巨匠,二百余幅高清名画
中国人的西方美术启蒙书
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
-
达▪芬奇的深,米开朗琪罗的大,拉斐尔的明媚,伦勃朗的光暗,鲁本斯的色彩……
艺术是人类热情的流露,生活的自白。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快乐,莫过于欣赏艺术。——《傅雷家书》
-
《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傅雷先生的名作,学习美术赏析、西方艺术史的入门书和必读书,被誉为“中国版《艺术的故事》”。
全书围绕文艺复兴以来西方近二十位艺术大师及其名作展开讨论,着重介绍了文艺复兴初期自乔托以来,经过全盛期“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十七世纪的伦勃朗、鲁本斯,到十八、十九世纪的近二十位画坛巨匠及其名作。讲解其艺术风格、绘画技巧,又辅以大师生平、时代思潮等内容,从艺术风格延至人格操守,行文生动洗练,深入浅出,融文学、音乐、哲学、社会、时代于一体,授人以美慧而无虚浮之心。
-
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不单是分析了一些绘画、雕塑作品,同时接触到哲学、文学、音乐、社会经济、历史背景等等。对青年读者来说,如何来丰富自己的知识,是很有教益的。对从事美术史研究的人来说,有些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例如美术史究竟应该如何编写等等。
——庞薰琹
傅先生在《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中没有大量列举家派与作品,而仅仅是选择有代表性的加以评述,但他谈得何等委屈精微,娓娓动听。除了评介作品的特色与美术家的身世片段外,也提到一些由艺术实践引起的美学方面的疑难问题,并提出他自己的看法;尽管往往只有三言两语,却也发人深思。——吴甲丰
傅雷(1908-1966)
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介绍工作,毕生翻译作品三十余部,译文以传神为特色,更兼行文流畅,用字丰富,工于色彩变化。
傅雷先生年轻时受聘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担任美术史教席。《世界美术名作二十讲》是他在讲稿的基础上修改、补充,于一九三四年完成的一部著作。
27岁的梵高在给哥哥提奥的信里写道: “人的灵魂里都有一团火,却没有人去那儿取暖,路过的人只能看到烟囱上的淡淡薄烟,然后继续赶他们的路。那我们要做什么?给火添柴……” 伟大的画家,能够画出灵魂里的火。然而,只有真正懂得这些画的人,才知道怎么去那儿取暖;而那些...
评分1.文言序言非常精彩。傅雷当年26岁,留法海归,在上海美专任教,故发起议论来掷地有声,神气完足。80年代出版的序言是庞薰琹写的,这位是工艺美术大牛,他说波提切利的画让他注意到绘画的装饰性。 2.Bereson论乔托:绘画之热情的流露、生活的自白,与神明之皈依者,自乔托始。...
评分在读文艺理论著作时,有引用到傅雷评论《瑶公特》的语句,极其生动优美,像散文一样,却饱含艺术家轻灵微细的观察。傅雷的这几句话,在枯燥、读得我头疼脑花的理论教材里,简直是有着像珠宝一样的魅力。所以借来了这本书。自己也是早就想要了解西方美术的相关知识了。毕竟我对...
评分大一的时候,曾用了一整天(周六)时间在七号楼,一个人近似于蜷缩着在某个自习室后面的角落,就着阳光,看这本书。不是第一次接触傅雷,他的印象早在高中时便深深烙进我的脑海。傅雷是一个博学多闻,见识独具的文人,在艺术领域(文学、音乐、美术)的造诣很是令我佩服。从程...
评分本书从西方文艺复兴初期的乔托,经历全盛期的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至十七世纪的大师伦勃朗,鲁本斯,更包括十八、十九世纪的几位名家近二十人,作者傅雷先生均一一评述。 西方美术以“写实逼真”著称于世,傅雷先生选择的这近二十位名家正是写实美术(尤其...
浪漫派部分将色彩与音乐融合,深入浅出自认为很贴切。“他可不是表现晨光暮色时的幽密的梦境,而是抉发大自然要蕴藏的生气” ,杜佩雷的河流引人走进窥探。果然还是爱Romanticism
评分能感受到那些画是美的……但是也就仅限于此……天资实在太过于蠢笨了
评分这是傅雷唯一一本学术著作,写成时26岁。他写米开朗琪罗,用情至深,我看了不到一半已经下泪,根本没有办法。米氏三讲已经够华丽,其他人竟然也写的那么好。傅雷以文学家的笔写艺术家,感受到他们,他懂这些人。 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当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对于多那太罗全部雕塑的研究,第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伟大的天才,承受了他前辈的以及同时代的作家的影响之后,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更与当时一般艺人同样仔细观察过了时代以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 前人在艺术上的表现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后来的艺术家除了别求新路以外,更无依循旧法以图自显的可能。
评分对待艺术,尽量沉默。
评分这是傅雷唯一一本学术著作,写成时26岁。他写米开朗琪罗,用情至深,我看了不到一半已经下泪,根本没有办法。米氏三讲已经够华丽,其他人竟然也写的那么好。傅雷以文学家的笔写艺术家,感受到他们,他懂这些人。 艺术革命有一个永远不变的公式:当一种艺术渐趋呆滞死板,不能再行表现时代趋向的时候,必得要回返自然,向其汲取新艺术的灵感。 对于多那太罗全部雕塑的研究,第一使我们感兴趣的是,一个伟大的天才,承受了他前辈的以及同时代的作家的影响之后,驯服于学派及传统的教训之后,更与当时一般艺人同样仔细观察过了时代以后,渐渐显出他个人的气禀,肯定他的个性,甚至到暮年时不惜趋于极端而沦入于“丑的美”的写实主义中去。 前人在艺术上的表现已经是登峰造极了,后来的艺术家除了别求新路以外,更无依循旧法以图自显的可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