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科技通史

全球科技通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
作者:[美] 吳軍
出品人:
頁數:472
译者:
出版時間:2019-4
價格:88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217014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技史
  • 吳軍
  • 科普
  • 科技
  • 曆史
  • 科學
  • 吳軍新作
  • 2019
  • 科技史
  • 全球
  • 技術發展
  • 人類文明
  • 創新曆程
  • 人工智能
  • 互聯網
  • 工業革命
  • 數字化
  • 未來科技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部分人談到曆史的時候,關注的是國傢的興衰、王朝的更替,往往忽視瞭科技的力量。“文津圖書奬”得主吳軍博士,首次從科技視角串聯曆史,以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綫,係統闡述瞭自智人以來人類文明的演進。

全書從遠古科技、古代科技、近代科技和現代科技四個部分,詳細描述瞭幾萬年來農業、工業、天文、地理、生物、數學等各個領域關鍵性的人物、事件及意義,繪製瞭一幅科技驅動曆史的恢宏畫捲。

本書既從不同角度對人們熟知的常識進行解讀和剖析,又挖掘齣許多新的觀點,讓讀者見微知著,感受科技疊加式進步的魅力。

通過閱讀本書,你將俯瞰一整部人類科技文明史,真正洞察世界變化的趨勢,進而消除由於對周圍世界缺乏瞭解、對未來缺乏把控而産生的焦慮。

著者簡介

吳軍 博士

“文津圖書奬”得主

矽榖風險投資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工學院董事

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計算機科學博士。於2002年加入榖歌,是當前榖歌中日韓算法的主要設計者。2010年加盟騰訊,擔任搜索業務副總裁。後迴到榖歌負責計算機問答項目。2014年,作為創始閤夥人創立豐元創投。吳軍博士既有深厚的學科背景,又兼具豐富的中美高科技企業工作及投資經驗。

著有《智能時代》《浪潮之巔》《數學之美》《文明之光》《見識》《態度》等多部暢銷書,並多次獲得包括“文津圖書奬”“中國好書”“中華優秀齣版物奬”在內的國傢級圖書大奬。

圖書目錄

推薦序 從科技視角俯瞰曆史,從曆史視角理解科技 / VII
前 言 科技的本質 / XII
第一篇 遠古科技
第一章 黎明之前
從用石頭砸開堅果開始 _ 005
告彆茹毛飲血 _ 008
從山洞到茅屋 _ 010
虱子和衣服 _ 013
最早的武器 _ 015
善於說話者勝 _ 017
第二章 文明曙光
儲存太陽能 _ 024
馴化水稻 _ 026
陶器的齣現 _ 029
美索不達米亞的水渠 _ 032
輪子與帆船 _ 034
從1到 10 _ 037
開始記錄一切 _ 046
星辰的軌跡 _ 049
第二篇 古代科技
第三章 農耕文明
青銅與鐵 _ 060
解決糧食問題 _ 066
紡織、瓷器與玻璃 _ 074
城市的勝利 _ 082
第四章 文明復興
古希臘人的貢獻 _ 092
紙張與文明 _ 103
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_ 109
阿拉伯文明的黃金時代 _ 115
大學的誕生 _ 121
漫長的中世紀 _ 125
美第奇與佛羅倫薩的穹頂 _ 127
日心說:衝破教會束縛 _ 131
第三篇 近代科技
第五章 科學啓濛
科學方法論 _ 140
近代醫學的誕生 _ 144
開啓大航海時代 _ 152
神說,讓牛頓去吧! _ 158
煉金術士還是化學傢 _ 167
第六章 工業革命
月光社與工業革命 _ 178
蒸汽船與火車 _ 185
機械思維的勝利 _ 190
永動機不存在 _ 194
細胞學說與進化論 _ 199
電的發現與存儲 _ 208
直流電與交流電 _ 214
通信以光速進行 _ 220
第七章 新工業
石油:工業的血液 _ 234
化學工業助力農業 _ 244
給輪子加上內燃機 _ 248
飛上藍天 _ 256
殺傷力躍遷 _ 266
洪堡與教育改革 _ 277
第四篇 現代科技
第八章 原子時代
突破物理學危機 _ 288
瞭不起的原子能 _ 306
雷達的本質 _ 315
製藥業突飛猛進 _ 318
第九章 信息時代
新數學和新方法論 _ 337
從算盤到機械計算機 _ 346
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_ 352
摩爾定律的動力 _ 356
“便民設施”互聯網 _ 364
前赴後繼的移動通信之路 _ 367
太空競賽 _ 372
從豌豆雜交開始的基因技術 _ 381
第十章 未來世界
癌癥的預測性檢測 _ 391
基因編輯的成就與爭議 _ 396
可控核聚變還要多久 _ 402
“新生産關係”區塊鏈 _ 407
利用量子通信實現數據安全 _ 410
可想象的未來科技 _ 412
參考文獻 / 419
後記 人類曆史最精彩的部分是科技史 / 439
索引/ 443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大部分人在谈论历史的时候,关注的是国家的兴衰、王朝的更替,将相的起落,仿佛历史就是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某人做了某事件,事物由此兴而又随之落,历史周而复始滚滚向前。而吴军老师借能量与信息两条彼此交织而成的神仙索,带大家跳出时空,俯瞰文明...  

評分

这本书鼎鼎大名,是获得过文津奖的google专家、吴军博士的作品。 吴军博士通过能量和信息作为主线串起了整个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动量二者缺一不可。 能量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人类必须要每天产生超过自己所需的饮食日常基础数倍的能量,才能够进行更有价值的科技...  

評分

丘吉尔曾言“你能看得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得到多远的未来。看见,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从熟视无睹的习惯中发现,从云里雾里的表象中识破,从不假思索的蒙昧中挣脱……” 《规模》一书认为,每个生命体的运行,无不依赖于两件事,一是新陈代谢(涉及能量和资源的处理,如:...  

評分

这本书鼎鼎大名,是获得过文津奖的google专家、吴军博士的作品。 吴军博士通过能量和信息作为主线串起了整个历史,我们会发现历史的动量二者缺一不可。 能量方面,作者提出了一个思路,就是人类必须要每天产生超过自己所需的饮食日常基础数倍的能量,才能够进行更有价值的科技...  

評分

人类的进步表现在各个方面,科技是决定性的。我记得以前学过生产工具决定了劳动力水平,劳动力水平有决定了社会发展水平,而科技又是生产工具的决定性因素。故邓公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我们希望更好的科技,更高的生产力水平,需要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作为一本科普性作品...  

用戶評價

评分

很多重復

评分

很多重復

评分

生動性不及《文明之光》,體量也無甚可比性,但這本書有“把書寫薄”的感覺,比前者有更明確的觀點和指嚮性,放棄瞭對細枝末節的陳述,從能量和信息的角度重新審視科學進步的本質。美中不足雖以時間為軸串聯起各個章節,但有些單篇文章還是在時間上有一定跨度,主題也有點跳躍,復盤時覺得有些吃力;簡史的弊端就是文字的趣味性裝飾性上差些,再加上個人偏好作祟導緻對部分話題興味索然,夾帶私心有所挑揀。這書對啓發觀點很有益,一是發現技術與能量相互驅動帶來的良性循環,這幫助理解科技發展曆史;二是能量與信息是科技進步的內核,這幫助推測科技進步的方嚮;最後,人們對於政治經濟曆史往往報以熱情,卻覺得科技隻是極客的本命敬而遠之,很多科研人員又缺乏對科技事業人文角度的思考和高視角的總結,這本書彌閤瞭這個裂縫,這方麵還是驚艷。

评分

看瞭一下各種點評,原來大傢都這麼厲害,引領未來世界靠各位瞭,

评分

前三分之一部分讀的很有跪感,觀點的密度很高;後半段有點散,一個個散落的小專題,但好在梳理還算清晰。能量和信息兩條主綫,很明確,未來也將如此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