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因为和法国女教师的关系被妻子多丽发现,奥勃隆斯基家里彻底乱了套。
他只好请求自己的妹妹安娜·卡列尼娜,来家里处理种种困境并安抚多丽。
可安娜偏偏在下火车的时候,碰到弗隆斯基。
安娜,不能用词语描绘她特别的美与气质。丈夫是彼得堡的高官,那“著名的卡列宁”。
弗隆斯基,非常富有、漂亮、聪明、高贵,碰到安娜之前,和少女吉蒂一片火热,所有人都以为他将在下一场舞会向吉蒂求婚。
他们就是偏偏遇见了,在第一部第18节那个著名的段落。
所有人的命运在这一刻被写好。
还有列文,托尔斯泰化身在书里的影子。他以不同的选择获得幸福了吗?
【编辑推荐】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的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吉蒂每天都能看见安娜,也爱上了她,想象她一定会穿淡紫色的衣裳。但现在,看到她一身黑色,吉蒂觉得自己并不了解她的全部魅力。她现在看见的是一个全新的、出乎自己意料的安娜。现在她明白,安娜不能穿淡紫色,而她的魅力恰恰在于她总是从自己的装束中凸显出来,而装束在她身上从来都不显眼。配着华丽花边的黑色长裙穿在她身上并不显眼;这不过是个框架,显眼的只有她,简单、自然、优雅,快乐又充满活力。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
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
(1828.9.9—1910.11.20)
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世袭伯爵
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带到喀山抚养
十六岁考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后退学回乡,投身农奴制度改革
二十三岁在高加索军队中服役并开始写作
三十四岁结婚,与妻子前后共育有13个孩子,其中5个夭折
1910年11月10日,八十二岁的托尔斯泰秘密离家出走
途中患上肺炎,10天后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
我不能从这本书看出很多书评提到的革命目的,比如抨击制度什么的。相反,我觉得他是刻画人性的书籍,是非常深刻的心理学小说。托尔斯泰作为一个男人竟然如此了解女人,而且能够准确地描述出来,叹为观止! 书中的人物是立体的,我反对书评简单将卡列宁说成虚伪的坏人,把沃伦...
评分这本书今年听了两遍,一直想写点笔记,拖到年末只能匆匆把些零碎想法概括几笔。托尔斯泰对万事万物观察之细体贴之深就不说了,这小说之所以能连听两遍享受主要在这里。 1.安娜与列文是非常相像的两个人,最大的不同是性别而已。这一点在听第二遍的时候感觉尤其深刻。他们情感的...
评分 评分读安娜的起因是在网上的几个朋友的写得很好看的书评,每看完一篇我就想,要去找来看看了,每下一次决心就给我增添一次心理压力,因为《安娜》应该就是那种我知道很好而又不确定自己能不能看得到它的好的书。 托尔斯泰的小说我以前只在中学看过《复活》,也算是完成暑假作业,...
评分《安娜·卡列尼娜》一书是我读过的最伟大最完美的小说——虽然结尾时列文那让人厌烦的、说教式的神学和和平主义思考添加了一点杂音。相比之下,《悲惨世界》是拼凑式的,《尤利西斯》带有一种远离生活的博学的书生气,《追忆似水年华》的深邃也部分地迷失在错乱爱欲的颓废中,...
“所有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每个不幸福家庭自有其不幸福之处” ——-列夫托尔斯泰 托马斯曼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位艺术家像托尔斯泰那样,身上具有如此强烈的荷马史诗的不朽气质。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三部最家喻户晓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安娜卡列尼娜》主要描述19世界俄罗斯沙皇统治下上流社会百科全书,以贵族妇女安娜卡列尼娜的爱情家庭变故和庄园主列文爱情家庭生活自我思考为两条线索,描绘了俄国从莫斯科,彼得堡在到乡村广阔图景下150多个人物的生活。
评分想看冬天里炙热的爱情,但是并没有被细腻敏感的安娜所吸引,反而是那个在人群中谈论起政治会变笨拙的列文吸引了我,感觉他就是萌芽的样子,是渐渐醒来的样子。
评分草婴版本
评分名著之所以是名著
评分找不到句子夸了,说什么都觉得粗俗。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排在文学史前三应该没问题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