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收錄瞭三十篇記憶文字的集子,內容很集中,都是對「七十年代」的追憶和迴顧。對很多人來說,那一段歲月雖然不過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時間不算很長,可是感覺上,已經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個非常遙遠的年代瞭。在那些年代裏究竟發生瞭些甚麼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隻留下瞭一點依稀的影子,難以辨認,也難以追尋。但是,我們相信,凡是讀過此書的讀者都會發現,原來那一段生活和歷史並沒有在忘卻的深淵裏淹沒,它們竟然在這本書的一篇篇的文字裏復活,栩栩如生,鮮活如昨。
北島,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一直擔任主編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傢,現住美國加州。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種國際文學獎。齣版作品有《在天涯》、《失敗之書》。
李陀,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係研究員,《今天》特約編輯。與黃子平閤編《中國小說》年選(共四冊)、主編《中國尋根小說選》、《中國實驗小說選》、《中國新寫實小說選》分別在香港和颱灣齣版、主編《大眾文化研究譯叢》及《當代大眾文化批評叢書》、與陳燕榖共同主編理論刊物《視界》。
在我16岁的时候父亲曾经责骂过我:“你们这就是垮掉的一代,现在混蛋成这个样子,以后可怎么办?”其义正词严之处一如其后我责骂80后,今天在网络上看到80后责骂90后。可见,中国人其实是在代代相骂中薪火传承过来的。 而当颇有点桀骜不驯的我坐下来,缓缓跟父亲讲起了道理:“...
評分由北岛、李陀主编的《七十年代》把那些恋恋不舍地沉浸在八十年代怀想中的读者抽离出来,那个年代在被不断地追忆中浣拭得那么干净明亮,一切都和王洁实及谢莉斯的歌声中表达的那样轻快而愉悦,我们乐于回味其中,因为她单纯、向上、积极、充满理想。但是这些怀想是割裂...
評分很认同毛尖的这篇文章。陈丹青们把中国的1970年代写得过于阴暗了,似乎是要衬托他们的光明。 (转贴)毛尖:人头马的70年代 三十年过去,如果我们还只停留在那个年代的水平线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还能无视这些年沧海桑田里的中国问题,那么,用蔡翔文章结尾的话说,“很...
評分很认同毛尖的这篇文章。陈丹青们把中国的1970年代写得过于阴暗了,似乎是要衬托他们的光明。 (转贴)毛尖:人头马的70年代 三十年过去,如果我们还只停留在那个年代的水平线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还能无视这些年沧海桑田里的中国问题,那么,用蔡翔文章结尾的话说,“很...
評分如何界定70年代? 我是70年代出生,但是我不属于70年代,10岁以前的事情已经模糊不清了. 真正的[70年代]是那10年[1971-1980]是你人生当中最有价值最宝贵的时间,我能够多少体会一点也是在诸多文字和语言里隐隐渗透出来的.毕竟你没有切身的痛楚和感触. 也不能说70年代是完全不堪忍受...
真過癮。 徐浩淵的文字很特彆。張郎郎寫得非常非常非常好!阿堅(趙世堅)的趣味與眾不同。 對比之下,北島的感覺反而斧鑿痕跡重瞭些,但我喜歡最後那兩句,“迎嚮死亡的感覺真美。青春真美。”越來越不喜歡陳丹青,文字裏那股上海小市民的味兒!王安憶根本不真誠。阿城的應付痕跡太重。
评分看完感嘆的確,若不是70年代有那麼一大波文人畫傢的洋人名字在這些青年裏魅化封神,或許就喚不來一緻啓濛的80年代瞭,所謂“西邊齣瞭個綠太陽”。說到各人文章,雖說陳丹青也有味道,北島也行闆如歌,阿城也能逗敢捧,鄧剛也hard-boiled;然而隻有張郎郎一篇到達瞭傳奇的境界,是最幽暗的榖底也是最眩目的高潮。見證瞭時代最獨特高貴的靈魂,也經曆瞭永恒的聚歡離愁。
评分看完感嘆的確,若不是70年代有那麼一大波文人畫傢的洋人名字在這些青年裏魅化封神,或許就喚不來一緻啓濛的80年代瞭,所謂“西邊齣瞭個綠太陽”。說到各人文章,雖說陳丹青也有味道,北島也行闆如歌,阿城也能逗敢捧,鄧剛也hard-boiled;然而隻有張郎郎一篇到達瞭傳奇的境界,是最幽暗的榖底也是最眩目的高潮。見證瞭時代最獨特高貴的靈魂,也經曆瞭永恒的聚歡離愁。
评分美景不常在,所以要不斷走路。對鄧剛寫的那篇最有共鳴。這裏的作者,各個文化領域的精英,近一半都成為瞭美籍華人,不得不引起我們的反思。
评分這麼好看我居然還這麼多天纔看完,真是該死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