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曙林
四月影會重要成員。
1954年齣生於北京。
畢業於北京廣播學院攝影係。
1976年開始攝影,師從狄源倉先生。
70年代的作品:《先進生産者》;
80年代的作品:《1980年的北京高考》、《八十年代中學生》;
90年代的作品:《礦區勞動者》、《山區女孩二十年》;
2000年以後的作品:《氣息》、《兩個女人》、《雲南風景》等。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獲得《像素》雜誌“年度攝影傢”稱號。
2010年獲得平遙國際攝影節優秀攝影師奬。
本書是一本圖文集。收錄瞭攝影傢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張珍貴照片,也即他命名為“八十年代中學生”的照片集,同時與這些照片收錄在一起的是十幾位經曆者、觀察者的文字。
翻看這一張張照片,不論是黑白照還是彩色照,都透著濃濃的特屬於八十年代的氣息,完全不似如今數碼照的鮮麗、精確,這些從膠片中誕生的照片似乎都有瞭生命,從快門按下,定格到暗房裏的洗印、懸乾以至日後的保存、展示,它們都像帶著自己的故事,一路走來。
這一百八十多張照片,不僅是一個攝影師的一次漫長的記錄,更是一代人對自己曾經曆過的時代的一種記憶。照片中的這些“八十年代的中學生”,如今大多已是年過四十的中年人,而他們的孩子現在又多在經曆自己的中學生生涯。今夕比照,相信這照片中所展示的,已不僅是這些已為人父母的“八十年代中學生”所經曆的生活,更多的是一個時代的記錄,時間的推移,社會的變化,毫不客氣地告訴我們,那過去的一切真的已經成為“曆史”,如今的中學生還能想象他父母們的中學時代嗎?
回忆的闸门一旦开启便很难关上。 准备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忽然又想起了《情人》的开篇那句话:“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这是男人对女人最高的赞美,它当中蕴含着一种类似爱情却又...
評分怎么也想不到80年代,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对于当事者而言,回想往事,犹如昨日。 30多年的跨度,真的这么大吗?只有面对这本摄影集,才明白,今天与那时,仿佛是一个世纪的距离:这30年,中国的改变实在太大了,我们自己的改变,也实在太大了。 80年代的北京,到处是破败的...
評分怎么也想不到80年代,也成了历史的一部分。对于当事者而言,回想往事,犹如昨日。 30多年的跨度,真的这么大吗?只有面对这本摄影集,才明白,今天与那时,仿佛是一个世纪的距离:这30年,中国的改变实在太大了,我们自己的改变,也实在太大了。 80年代的北京,到处是破败的...
評分天涯推荐。一本摄影集,同时也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感觉很奇妙,在80年代,校方会允许一个摄影记者进入校园,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劳动,而学生们作为被拍摄的对象,虽然可能开始比较戒备,但是留下来的作品里表现出来的轻松和随意,还有那个年代所独有的风华正茂,让人感动。
評分21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们开始怀旧了,那些小时候出现的食物与玩具、穿着和打扮,顿时兴起了一股潮流,“复古”热一下子火了起来。然而即便印象再深刻,过去的时间和不再出现的东西都很难重现,人们也只能凭着那些微薄的回忆找寻脑中的那些片段。然而却有这样一种方法却能够把...
我與任老不是一般二般的有緣。
评分時光是有重量的。(可惜文字不夠齣彩。)
评分一個時代的逝去
评分任曙林寫在書前的那篇《玉淵潭與爬山》相當好,看瞭這篇創作記錄,纔能更深刻地體會後麵照片所錶現的東西,照片的“靈魂”。 一個相對寬鬆的年代,最美麗純真的年齡,有一個人用心地記錄瞭下來。在他按下快門的那一瞬間,他就贏瞭。他記錄瞭曆史,打贏瞭時間。 讓被拍攝者覺察鏡頭對自己的窺探是拍攝者的失職。真即是美。 那個年代的學生,有一種難得的純淨與自如。鏡頭呈現給我們的,都是美麗的男孩子與女孩子。一雙穿著涼鞋的腳是美的,一個認真投入的後背也是美的。照片的膚淺其實是攝影師的膚淺,照片的深度即是攝影師的深度。 藝術的火焰燒起來瞭,青春的溫度到瞭,攝影師的投入也應該瞭。而一切的結束,是因為心裏放下瞭。這是使命完成的必然。一切水到渠成,當止則止。 因為記錄一個年代,他也將被年代所記錄。 書真好。
评分迴來就拿到曙林老師的這本《八十年代中學生》,一本期待瞭很久的書,看瞭幾頁已愛不釋手,慢慢看慢慢體會。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