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島,原名趙振開,一九四九年生於北京,做過建築工人、編輯和自由撰稿人。和朋友於一九七八年在北京創辦文學雜誌《今天》,一直擔任主編至今。自一九八七年起,在歐美多所大學教書或任駐校作家,現住美國加州。其作品被譯成三十種文字,並獲得多種國際文學獎。出版作品有《在天涯》、《失敗之書》。
李陀,現為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東亞系研究員,《今天》特約編輯。與黃子平合編《中國小說》年選(共四冊)、主編《中國尋根小說選》、《中國實驗小說選》、《中國新寫實小說選》分別在香港和台灣出版、主編《大眾文化研究譯叢》及《當代大眾文化批評叢書》、與陳燕谷共同主編理論刊物《視界》。
這是一本收錄了三十篇記憶文字的集子,內容很集中,都是對「七十年代」的追憶和回顧。對很多人來說,那一段歲月雖然不過是三四十年前的事,時間不算很長,可是感覺上,已經是屬於上個世紀的一個非常遙遠的年代了。在那些年代裏究竟發生了些甚麼事,有如影像早已漫漶不清的老照片,只留下了一點依稀的影子,難以辨認,也難以追尋。但是,我們相信,凡是讀過此書的讀者都會發現,原來那一段生活和歷史並沒有在忘卻的深淵裏淹沒,它們竟然在這本書的一篇篇的文字裏復活,栩栩如生,鮮活如昨。
很认同毛尖的这篇文章。陈丹青们把中国的1970年代写得过于阴暗了,似乎是要衬托他们的光明。 (转贴)毛尖:人头马的70年代 三十年过去,如果我们还只停留在那个年代的水平线思考问题,如果我们还能无视这些年沧海桑田里的中国问题,那么,用蔡翔文章结尾的话说,“很...
评分 评分虽然整个八十年代不过是我的幼年和童年,但我很奇怪自己身上为什么带有那个十年的特有气质——理想,暧昧,茫然而又无畏。八十年代的任何一次大的事件我都知道,都和我的成长重合,但在个人记忆里,那与我无关。我很想知道自己为什么成为现在这个样子。有人说时代的气息会在潜...
评分书读到一半,我却想到朱学勤先生说过的一个故事: 当年除去插队的城里知识分子,还有本村本庄的回乡知青。他们成绩拔尖,走出农村的路,通常是靠每年的招工、招干、参军,那是天边露出的一丝希望。但自从来了城里集体户,这一丝希望就被堵住了。“九一三”事件后,这个集体户...
评分青春、禁忌、热血、囚禁、梦想、死亡、真实、谎言……这一切的一切似乎只属于七十年代。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面为他们的苦难而哭泣默哀,因为只字片言获罪,因为莫须有被处决。但同时我那样的羡慕他们,他们有满腔热血,他们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而我们呢?躲在一个小职位里,为...
离得好远;看完之后,却突然想找个女朋友,一起坐在我家的飘窗上,看窗外远处的长江,投下月的碎影。不过,北方移民果然不懂四川话,“超哥超姐”被误为“操哥操姐”,这麻烦可就大了。|||“一代代的文明教主,看来都不大考虑鸡瘟之类俗事”;“朝露,翠岭,鹧鸪声从深壑间歇传來,灯油尽了,熄灭前,火苗忽然那么一亮,轻轻炸响,还有,雨后暴涨的山溪”……
评分美景不常在,所以要不断走路。对邓刚写的那篇最有共鸣。这里的作者,各个文化领域的精英,近一半都成为了美籍华人,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评分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比八十年代那本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