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一辑 全三册)

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第一辑 全三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新世界出版社
作者:[宋] 司马光 著
出品人:
页数:971
译者:台湾二十七位教授
出版时间:2008-11
价格:12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2289697
丛书系列: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
图书标签:
  • 资治通鉴
  • 历史
  • 文白对照
  • 司马光
  • 中国历史
  • 中国
  • 史书
  • 台湾
  • 历史
  • 资治通鉴
  • 文白对照
  • 全译本
  • 古代史
  • 中国史
  • 经典著作
  • 文献整理
  • 通鉴
  • 典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资治通鉴(第1辑):战国 秦 西汉(文白对照全译)(套装全3册)》为《文白对照全译资治通鉴》的第一辑。全书文言原典300余万言,白话译文500余万言。因规模宏大,为方便读者阅读计,在不改变《通鉴》原次序的前提下,按朝代将其分为7辑,每辑大致3册(第四辑南北朝部分4册,第七辑五代十国部分2册),共21册,陆续推出。

本辑所记,起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迄于王莽地皇三年(22),讲述战国、秦、西汉三代(含王莽新),凡425年之史事。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赵、魏、韩三家分晋,周王室均予承认,将其视为与秦、楚一样的诸侯,司马光以为“先王之礼于斯尽”,周王室纲纪已然堕废,再不能以王室名分节制、仲裁诸侯所为,周朝衰落至于灭亡,皆始于这一节点。《资治通鉴》全书自这一年起始,以示“天子之职莫大于礼也”,警示君王大臣皆应以此为鉴。

三家分晋之后,诸侯强国再不以周王室为意,兼并加剧,至前256年,周赧王将周室城邑及百姓献于秦国,东周灭亡,诸侯只剩下秦、赵等七雄。秦王嬴政雄才大略,秦一国独强,依次灭韩、赵、燕、魏、楚、齐六国,至前221年,统一天下。嬴政称始皇帝,芟夷诸侯城池、销天下之兵以待内,贯连万里长城以备胡;废诸侯,立郡县,统一货币文字,实行苛政,企望江山传至千秋万代;未料才及身死,陈胜发难,刘、项相随;前207年,秦帝国即告灭亡。霸王项羽异军突起,宰割天下,以暴易暴,忽忽五年,身死国灭。汉高祖刘邦施行宽仁,轻徭薄赋,与民休养,至文帝、景帝,蔚然成治。汉武雄才,立意开边,漠南、漠北争战连年,武功固然赫赫,天下已然疲惫。其后西汉皇室大权盛极而衰,连遇外戚专政,皇权旁落,除宣帝有所振作外,再无西汉前期之辉煌。元帝以降,皇权落入外戚手中,再不能自拔。

至王莽地皇三年(22),天下分崩,更始帝刘玄称帝在即,昆阳之战幕即将拉开,王莽主力殆亡就在目前,民心已然失去,再无掌控之力,历史随即翻开新的一页,本辑结束于此,以终西汉。

此425年,大的朝代更替有二(秦承东周,汉代嬴秦),灭国无算,多伴有血腥杀戮。天下破碎、战火连绵的年代占其太半,其间豪杰纷出,贤才并起,壮士鲜血,洒遍中原。及至承平,也多兴灾患,百姓之悲苦沉沦,不胜记载。翻看阅览,或扼腕切齿、浩叹唏嘘,或感愤振作、踔厉风发,俯仰逸兴,所在非一。

诸般纷繁史事,在司马光等人笔下,一一按年月展开,条分缕析,因果分明。废兴之机要,人情之冷暖,尽在一览;文字典雅,史迹斑斓,两臻佳妙,令人叹为观止。

本辑所载:东周部分(前403~前256)(前256年东周灭亡至前221年秦统一全国,此35年,用秦国纪年),凡148年;秦部分(前255~前207),凡48年;汉部分(前206~22),凡229年。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涑水乡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为“史学两司马”。自幼嗜学, 20岁中进士甲科,踏入仕途。宋治平三年(1066),领衔编纂《资治通鉴》,其时司马光年47岁。元丰七年(1084),《资治通鉴》完成。元丰八年(1085),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数月后去世,时年67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目录信息

《资治通鉴》译序
宋神宗《资治通鉴》序
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宋神宗奖谕诏书
宋史司马光传
执行编译教授简介
卷第一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周烈王七年(前403~前369)
卷第二 周纪二 周显王元年~四十八年(前368~前321)
卷第三 周纪三 周慎靓王元年~周赧王十七年(前320~前298)
卷第四 周纪四 周赧王十八年~四十二年(前297~前273)
卷第五 周纪五 周赧王四十三年~五十九年(前272~前256)
卷第六 秦纪一 秦昭襄王五十二年~秦始皇帝十九年(前255~前228)
卷第七 秦纪二 秦始皇帝二十年~秦二世皇帝元年(前227~前209)
卷第八 秦纪二 秦二世皇帝二年~三年(前208~前207)
卷第九 汉纪一 汉高帝元年~二年(前206~前205)
卷第十 汉纪二 汉高帝三年~四年(前204~前203)
卷第十一 汉纪三 汉高帝五年~七年(前202~前200)
卷第十二 汉纪四 汉高帝八年~十二年(前199~前188)
卷第十三 汉纪五 汉高后元年~汉文帝前二年(前187~前178)
卷第十四 汉纪六 汉文帝前三年~前十年(前177~前170)
卷第十五 汉纪七 汉文帝前十一年~汉景帝前二年(前169~前155)
卷第十六 汉纪八 汉景帝前三年~后三年(前154~前141)
卷第十七 汉纪九 汉武帝建元元年~元光元年(前140~前134)
卷第十八 汉纪十 汉武帝元光二年~元朔四年(前133~前125)
卷第十九 汉纪十一 汉武帝元朔五年~元狩四年(前124~前119)
卷第二十 汉纪十二 汉武帝元狩五年~元封元年(前118~前110)
卷第二十一 汉纪十三 汉武帝元封二年~天汉二年(前109~前99)
卷第二十二 汉纪十四 汉武帝天汉三年~后元二年(前98~前87)
卷第二十三 汉纪十五 汉昭帝始元元年~天凤六年(前86~前75)
卷第二十四 汉纪十六 汉昭帝元平元年~汉宣帝地节二年(前74~前68)
卷第二十五 汉纪十七 汉宣帝地节三年~元康四年(前67~前62)
卷第二十六 汉纪十八 汉宣帝神爵元年~三年(前61~前59)
卷第二十七 汉纪十九 汉宣帝神爵四年~黄龙元年(前58~前49)
卷第二十八 汉纪二十 汉元帝初元元年~永光二年(前48~前42)
卷第二十九 汉纪二十一 汉元帝永光三年~竟宁元年(前41~前33)
卷第三十 汉纪二十二 汉成帝建始元年~阳朔二年(前32~前23)
卷第三十一 汉纪二十三 汉成帝阳朔三年~永始三年(前22~前14)
卷第三十二 汉纪二十四 汉成帝永始四年~绥和元年(前13~前8)
卷第三十三 汉纪二十五 汉成帝绥和二年~汉哀帝建平元年(前7~前6)
卷第三十四 汉纪二十六 汉哀帝建平二年~四年(前5~前3)
卷第三十五 汉纪二十七 汉哀帝元寿元年~汉平帝元始二年(前2~2)
卷第三十六 汉纪二十八 汉平帝元始三年~王莽始初元年(3~8)
卷第三十七 汉纪二十九 王莽始建国元年~天凤元年(9~14)
卷第三十八 汉纪三十 王莽天凤二年~地皇三年(15~2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当当上买了21本全套的,结果白话文翻译的很令人失望,尤其是头几卷的王更生所译,非常不亲民。 印刷错误: 第一本第5页 “智伯戏弄康子”印刷成了“智伯戏弄庸子”。 第一本第33页 “秦大良造伐魏”印刷成了“秦国派大良造卫鞅攻打魏国” 翻译水平: 第一本第11页 “没...

评分

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就在于他们只重感情的抒发,不重视真正的、实用的谋略。所以李白在朝廷干了三年,还得到最高领导人的看重,都干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的出走。末了还投奔永王,还奢谈什么“谈笑靖胡沙”,落得个发配巴蜀,据说途中还“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杜甫在严...  

评分

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就在于他们只重感情的抒发,不重视真正的、实用的谋略。所以李白在朝廷干了三年,还得到最高领导人的看重,都干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的出走。末了还投奔永王,还奢谈什么“谈笑靖胡沙”,落得个发配巴蜀,据说途中还“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杜甫在严...  

评分

百无一用是书生!原因就在于他们只重感情的抒发,不重视真正的、实用的谋略。所以李白在朝廷干了三年,还得到最高领导人的看重,都干不下去了,只好灰溜溜的出走。末了还投奔永王,还奢谈什么“谈笑靖胡沙”,落得个发配巴蜀,据说途中还“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杜甫在严...  

评分

当当上买了21本全套的,结果白话文翻译的很令人失望,尤其是头几卷的王更生所译,非常不亲民。 印刷错误: 第一本第5页 “智伯戏弄康子”印刷成了“智伯戏弄庸子”。 第一本第33页 “秦大良造伐魏”印刷成了“秦国派大良造卫鞅攻打魏国” 翻译水平: 第一本第11页 “没...

用户评价

评分

2009.06.18.当当.

评分

事后诸葛亮司马光砸缸

评分

哎!

评分

很惭愧,到这个年纪才开始读这套书。2011-10-10 之前的电子版看了一点点就没有文白对照了,而且复杂的字都直接漏掉了。今天下了一个柏杨版,不知道会不会好点。。。虽然我不喜欢他的白话版。。。将就着看吧。2015-07-02

评分

资治通鉴是给是皇上读的书 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