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1933年以前出版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1935年5月由上海群众图书公司出版,作者生前只印行一版次。这次只抽去已编入《三闲集》的《[近代世界短篇小说集]小引》和译文《petofi sandor的诗》两篇。《咬嚼之余》、《咬嚼未始“乏味”》、《“田园思想”》三篇的“备考”,系本书出版后由作者亲自抄出,原拟印入《集外集拾遗》的,现都移置本集各有关正文之后;《通讯(复霉江)》的来信则系这次抄补的;《[奔流]编校后记》初版时遗漏最后一则,现亦补入;所收旧体诗按写作时间的先后,在顺序上作了调整。
著文应像鲁迅先生那样,文辞精简有力,立意深,内容丰富,余味无穷。读先生的《集外集》,这是我读的先生的第三本杂文集,文笔之精到,辛辣的讽刺中不失风趣幽默,读至精彩之处往往忍俊不禁。以前未认真读过先生之文,体会不深,现今方恨理解先生之晚。先生这样的文学家,既有...
评分本书是1933年以前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只为留存旧迹之故,文类驳杂,质量良莠不齐,总体来说史料价值大于文学和思想价值。 《斯巴达之魂》和《说鈤》发表于鲁迅22岁时,是他弃医从文以前的文学创作。由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把弃医从文前后的鲁迅割裂开看,二是...
评分集外集 “说不出” 看客在戏台下喝倒采,食客在膳堂里发标,伶人厨子,无嘴可开,只能怪自己没本领。但若看客开口一唱戏,食客动手一做菜,可就难说了。所以,我以为批评家最平稳的是不要兼做创作。 俄文版《阿Q正传》序 我虽然已经试做,但终于自己还不能很有把握,我是否真能...
评分著文应像鲁迅先生那样,文辞精简有力,立意深,内容丰富,余味无穷。读先生的《集外集》,这是我读的先生的第三本杂文集,文笔之精到,辛辣的讽刺中不失风趣幽默,读至精彩之处往往忍俊不禁。以前未认真读过先生之文,体会不深,现今方恨理解先生之晚。先生这样的文学家,既有...
评分本书是1933年以前的杂文集中未曾编入的诗文的合集。只为留存旧迹之故,文类驳杂,质量良莠不齐,总体来说史料价值大于文学和思想价值。 《斯巴达之魂》和《说鈤》发表于鲁迅22岁时,是他弃医从文以前的文学创作。由此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把弃医从文前后的鲁迅割裂开看,二是...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
评分当年鲁大师骂人文集合
评分因为是“集外”成集,所收者比较琐碎,不过早年论及矿产的论文,以及鲁迅1918年写的几首游戏般的新诗倒是有助于丰富读者对他的认识。上海时期的诗作亦很重要,像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以及“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之类都在其中。
评分集外成集,所收相当琐碎,杂文有,文艺类有,笔仗有,诗也有。鲁迅自己说,其中几篇是相当年轻时所写的稚嫩文字,后来是很瞧不上的,但并不悔,也是人生一个阶段,赞同,不过他老人家的稚嫩,也是常人不可及的。印象最深有两篇:1924年的<烽话五则>,1925年的<咬嚼未始“乏味”>。前者让我想到,自古以来,人的观点,实在是由屁股坐在哪个方向决定的,位置变了,观点也常常会跟着变,少有人能维持不变的原则。然而今天却不同,精神赵家人多了不少。后者提到:“常想”是“传统思维的束缚”,这倒和<使女的故事>中那句“正常就是习以为常的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么?常常这样反思,会少走许多弯路、少掉许多坑的。
评分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