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讀的是原版。不能說有多大的藉鑒,但是總能感覺到,哪裏有些不同和特彆,尤其是日本不會把文學和政治聯係。
评分看的是日文版
评分傳統的考據研究簡直半自發地達到瞭知識譜係學的地步,難怪曠新年這麼喜歡引這本書。而它時而靈光一現時而粗疏武斷不脫本質化的作風也和曠挺像。全書始於一個美妙的問題:“我們常常從各式各樣的人那裏聽到這樣一種不滿意的說法:中國現代文學實在太乏味瞭。他們還說,特彆是《文藝講話》之後的中國文學尤其枯燥無味。”對這些老牌域外古代文學研究者來說,將中國現代文學放在古代文學/文化的譜係裏根本就是天經地義。
评分就覺得語氣像是供稿文章,後記一看果然是。主要麵嚮日本讀者,所以中國文學知識科普較多。“湣物宗情(もののあわれ)”就是物哀吧,難為這個翻譯瞭,雖然的確比“物哀”更詳盡一點。作者說日本喜歡朦朧曖昧的語境可能與水蒸氣多的地理環境有關,哈哈哈。地理環境是日本的,但美學係統還是中國的,隻不過取其一重點發展罷瞭。
评分文學觀的差異;“風雅”與“諷刺”;日本文學的超政治性;日本的抒情與中國的抒情;“風骨”與“湣物宗情”;日本人的藝術意識;幻暈嗜好;“風流”考;“無常”考;經世與遊樂。切入點都很到位,比較也很科學客觀,中日比較文學研究非常好的資料。 湣物宗情,風流/風雅,經世遊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