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研究

朱熹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束景南 著
出品人:
页数:350
译者:
出版时间:2008-10
价格:55.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010071718
丛书系列:南宋史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朱熹
  • 束景南
  • 朱熹研究
  • 宋史
  • 思想史
  • 国学
  • 工具书
  • 宋辽金元史
  • 朱熹
  • 理学
  • 宋明理学
  • 哲学史
  • 中国哲学
  • 学术史
  • 思想史
  • 文化史
  • 教育史
  • 注释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朱熹研究》中论述的朱熹的仁政爱民思想,应该说是承继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的优秀的方面。然而他的对民施行“仁政”又是同他的对民施行封建三纲五常的教化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此他的仁政爱民也没有超越儒家伦理理性的藩篱。他的正经界只是要丈量清查土地,均平赋税,并不敢触动土地的占有;他的整顿赋税也仅是要蠲除各种额外加增的无名苛赋,也不敢触动沉重的“正赋”,老百姓是不可能富起来的,这都可以看出他的仁政思想的软弱无力。“民”在他的心目中始终是一个没有独立自主性的受动体,正像他的“正君”思想只会培养一种“好皇帝”的文化心态一样,他的“仁政”思想也只能培养一种为民请命的“好官”的文化心态,一种“清官”意识:不是民主,而是为民作主,又成为一种抗御近代民主思潮传播的文化惰力。

我们看到,儒家伦理理性在朱熹的理学体系中是一种文化“润滑剂”,它无所不在,四处充溢,圆美流转地渗透,靠了它,他建构的静态文化系统才凝聚成为一个超稳定的惯性价值体系。而正是从这一文化视角去审视他的静态文化系统,可以具体而微地透视到整个儒家传统文化深刻的内在矛盾与危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也就意味着超越一元伦理理性的古老文化传统迎接一个多元理性时代的到来了。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成果文库总序
以杭州(临安)为例还原一个真实的南宋(代序)
序言
引论 朱熹:理学即人学
第一章 沈郎与韦斋
第一节 “武夷君”的降生
第二节 从尤溪到潭溪
第二章 在逃禅归儒的道路上
第一节 师事武夷三先生
第二节 从“谦开善”处来
第三节 泉南佛国的“杜鹃夜悟”
第三章 从李侗走向二程
第一节 从学延平李侗
第二节 在隆兴北伐与议和中
第三节 中和之路——走向程颐
第四章 寒泉著述
第一节 与湖湘派的论战
第二节 朱陆吕三会
第三节 丁酉年——四书集注体系的诞生
第五章 在南康军
第一节 “见儒者之效”
第二节 在赈荒救灾中
第三节 白鹿洞之会
第六章 浙东提举
第一节 辛丑延和奏事
第二节 六劾唐仲友
第三节 与浙学陆学的交流
第七章 武夷山中
第一节 武夷精舍
第二节 朱陈义利王霸之辨
第三节 同浙学与陆学的论战
第八章 不平静的戊申年
第一节 延和奏事
第二节 朱陆太极论战
第三节 戊申封事
第九章 己酉年——生平学问的第二次总结
第一节 先天学与太极学的统一
第二节 五经学体系的建构
第三节 “理一分殊”的四书学体系
第十章 漳州太守
第一节 南下临漳
第二节 正经界
第一节 南陬学术素王
第四节 考亭卜居
第十一章 入侍经筵
第一节 再度出山
第二节 长沙新政
第三节 经筵老儒
第四节 道学放臣
第十二章 庆元党禁
第一节 “吾道付沧洲”
第二节 禁锢"伪徒"
第三节 伪籍逆党
第十三章 生平学问的最后总结
第一节 一代文宗
第二节 “空同道士”
第三节 经学大师
尾声 最后的精神求索
附录 朱熹年谱
编后语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当年谱看了

评分

终于翻完了,其实对朱熹思想说得并不多,更像是生平传记,当背景资料还差不多,对陈亮和叶适倒是更感兴趣了。引论非常不赞成,完全用西方思路套朱熹思想,跟整本书也很违和。跟中国转向内在那本书正好能接上,往下又正好接上近代思维的挫折。

评分

终于翻完了,其实对朱熹思想说得并不多,更像是生平传记,当背景资料还差不多,对陈亮和叶适倒是更感兴趣了。引论非常不赞成,完全用西方思路套朱熹思想,跟整本书也很违和。跟中国转向内在那本书正好能接上,往下又正好接上近代思维的挫折。

评分

当年谱看了

评分

终于翻完了,其实对朱熹思想说得并不多,更像是生平传记,当背景资料还差不多,对陈亮和叶适倒是更感兴趣了。引论非常不赞成,完全用西方思路套朱熹思想,跟整本书也很违和。跟中国转向内在那本书正好能接上,往下又正好接上近代思维的挫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