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史华兹,生于1916年12月12日,卒于1999年11月14日。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并以其博雅和睿智,在核校东亚中被尊称为“学者的学者”。除了作为其扛鼎之作的本书,还写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共产主义和中国:变动中的思想意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中国及其他》等。
本書初版于1964年,作者關心的是西方思想進入中國的方式,而非撰寫一部心理学传记或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案研究。開頭介紹了嚴復的家世,福建農村,早年喪父,轉學海軍洋務,留學英國,歸來無用。甲午後思變,戊戌時無與,然此前後力行譯著。袁世凱政府參政,旋退隱京華直至老死。 ...
评分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先生是当今西方公认的汉学权威。史华兹一生勤于笔耕,其著述涉略传统中国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几乎所有这些方面,史华兹都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分析为学术界提供了具有权威性...
评分关于严复的一本经典解读!不看不行,可惜我一直没有时间看。为什么不看都知道是经典呢?N本书都提到了,N个人提到这本书都立即向江湖好汉见到了宋江一样,双膝一跪,热泪盈眶,道,终于见到哥哥了!
评分 评分哈佛大学教授本杰明•史华兹(Benjamin Schwartz)先生是当今西方公认的汉学权威。史华兹一生勤于笔耕,其著述涉略传统中国思想、中国近现代思想、当代中国政治等方面。而且,值得指出的是,在几乎所有这些方面,史华兹都以其广博的学识、独特的分析为学术界提供了具有权威性...
严复是以中文翻译和阐释西学的第一人,史华慈又用英文书写这位翻译家的历史。如果翻译与著史都像隔着透镜,那么在这双重透视中,严复对西学有意的误读和史华慈对严复思辨式的推测,都显得饶有趣味。在书的最后,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严复在给学生的信中说:“却是心志恬然,委心任化。”他是真的转向了道家的“空”么,还是强行从如晦的世事和如灰的死心中开脱?史华慈将其翻译为"My heart is now at peace. I am resigned to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混杂了多少他对严复带有同情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针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也是献给全人类置身其中的名为“现代”的未知海洋。国家崛起和个人自由到底能否共存?至今我们仍在摸索严复这个问题的答案。
评分本人读的最深刻最严肃的书
评分严复是以中文翻译和阐释西学的第一人,史华慈又用英文书写这位翻译家的历史。如果翻译与著史都像隔着透镜,那么在这双重透视中,严复对西学有意的误读和史华慈对严复思辨式的推测,都显得饶有趣味。在书的最后,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严复在给学生的信中说:“却是心志恬然,委心任化。”他是真的转向了道家的“空”么,还是强行从如晦的世事和如灰的死心中开脱?史华慈将其翻译为"My heart is now at peace. I am resigned to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混杂了多少他对严复带有同情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针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也是献给全人类置身其中的名为“现代”的未知海洋。国家崛起和个人自由到底能否共存?至今我们仍在摸索严复这个问题的答案。
评分selective omission of Spencer's individualism, etc., focus on state; impact of WW I-loss of confidence in those "Western values"
评分严复是以中文翻译和阐释西学的第一人,史华慈又用英文书写这位翻译家的历史。如果翻译与著史都像隔着透镜,那么在这双重透视中,严复对西学有意的误读和史华慈对严复思辨式的推测,都显得饶有趣味。在书的最后,生命即将走向终点的严复在给学生的信中说:“却是心志恬然,委心任化。”他是真的转向了道家的“空”么,还是强行从如晦的世事和如灰的死心中开脱?史华慈将其翻译为"My heart is now at peace. I am resigned to the Great Transformation."混杂了多少他对严复带有同情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针对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命运,也是献给全人类置身其中的名为“现代”的未知海洋。国家崛起和个人自由到底能否共存?至今我们仍在摸索严复这个问题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