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杰明·史华兹,生于1916年12月12日,卒于1999年11月14日。1960年起任哈佛大学教授,并以其博雅和睿智,在核校东亚中被尊称为“学者的学者”。除了作为其扛鼎之作的本书,还写有《中国的共产主义和毛的兴起》、《共产主义和中国:变动中的思想意识》、《中国文化的价值》和《中国及其他》等。
本書初版于1964年,作者關心的是西方思想進入中國的方式,而非撰寫一部心理学传记或社会学意义上的个案研究。開頭介紹了嚴復的家世,福建農村,早年喪父,轉學海軍洋務,留學英國,歸來無用。甲午後思變,戊戌時無與,然此前後力行譯著。袁世凱政府參政,旋退隱京華直至老死。 ...
评分当局者迷。 对于未知,人们总能怀着好奇心探索发现。面对身边事,却往往漠然路过。并非刻意回避,而是天性使然。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不曾发明的晚清时期,人们对自己国家的了解一定片面而武断。留下的史料模糊又充斥着主观臆断。中西方的思想看似牛马不相及,却拥有着令人惊讶...
评分谈戊戌,论启蒙,都不能不忆及严复。历史人物及其解读者都是复杂的。于是,千人笔下千严复。多元文化,千姿百态,赏心悦目。 不过,如果能让越来越多的读者对某一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有大体一致的认识,对了解历史真实不无助益。窃以为在众多严复思想评说中,有几个歧见值得探...
评分P216—217 第十一章 晚年时代 作为晚清介绍西方思想第一人的“圣人”,严复对东方和西方同时产生了失望和幻灭感。严复对革命党共和制一向抱有反对,而差强人意的袁世凯也未能挽起混乱的局势。西方世界正值一战酣战未息,严复开始将思想的情感转向中国。 他指着西方...
评分中国的近代史不堪回首,满是屈辱、伤痛与血泪。但就是这场几乎让中华民族沉沦灭亡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大浩劫,于国家而言是一次巨大的危机,于民生而言是一场深重的灾难,于文化而言却是一次重大机遇。因为东西文明的碰撞、管制力量的削弱、原有体制的松动,都促进了新思想...
selective omission of Spencer's individualism, etc., focus on state; impact of WW I-loss of confidence in those "Western values"
评分严复是中国智识阶层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严复的个人取舍对于同僚或是后生必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评分selective omission of Spencer's individualism, etc., focus on state; impact of WW I-loss of confidence in those "Western values"
评分感覺思想史的一個大問題是如何處理人和文本的關係。
评分严复是中国智识阶层与西方思想之间的桥梁,严复的个人取舍对于同僚或是后生必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