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疲劳》:“动物之眼”看农民与土地关系变迁,讲述50年乡村史。
《生死疲劳》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了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并透过生死轮回的艺术图像,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民的生活和他们顽强、乐观、坚韧的精神。
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莫言的新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出版,这是一部关于“执著”的颂歌和悲歌,人之所以苦就是因为放不下,最终安放我们的是这片土地。在大多数人认为“乡土文学已死”之时,《生死疲劳》掷地有声。 书名来自佛经中的一句:“生死疲劳由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莫言说,佛教认为人生最高境界是成佛,只有成佛才能摆脱令人痛苦的六道轮回,而人因有贪欲则很难与命运抗争。本书是一部向中国古典小说和发间叙事的伟大传统致敬的大书。在这次神圣的“认祖归宗”仪式中,小说将六道轮回这一杰方想象力草灰蛇线般隐没在全书的字里行间,写出了农民对生命无比执著的颂歌和悲歌。 地主西门闹一家和农发蓝解放一家的故事充满了吊诡和狂热,唏嘘和罹难。当转世为人的“大头儿”终于执著坚定地叙述时,我们看到了一条生气沛然的人与土地、生与死,苦难与慈悲的大河,流进了我们的心田。 在莫言对伟大古典小说呼应的那一刻,聆听到了“章回体”那最新切熟悉的大音;莫言承受着生死疲劳的磨砺以及冤缠孽结,将中国人百感交集、庞杂喧哗的苦难经验化为纯美准确的诗篇,祈祷祖国庄严、宁静,祈望人类丰沛的生命祥和、自然。
莫言,山东高密人。出身于农民家庭,小学未毕业即辍学,在农村劳动多年,期间曾经到棉花加工厂做过临时工。一九七六年二月应征入伍,在部队历任战土、班长、教员、干事、创作员等职。一九九七年十月转业到报社工作。先后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和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班,获文艺学硕士学位。一九八○年开始创作。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天堂蒜薹之歌》《十三步》《酒国》《丰孔肥臀》《檀香刑》等八部,还有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爆炸》《野骡子》《欢乐》等二十四部,短篇小说《枯河》《白狗秋千架》《拇指铐》等六十余篇,另有剧本、散文等多部。
我们应该用我们的文学作品向人们传达许多最基本的道理:譬如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我们要让人们记起来,在人类没有发明空调之前,热死的人并不比现在多。在人类没有发明电灯前,近视眼远比现在少。在没有电视前,人们的业余时间...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经过整整一个周的阅读,终于读完了莫言的《生死疲劳》。尽管这不是一部让人失望的小说,尽管它甚至有可能成为2006年最具光彩的一部长篇,但它还是与我对莫言的期待有一点点距离,我依然无法改变自己对莫言只能写好“半部长篇”的看法,而这种看法是当年阅读《丰乳肥臀》时留...
手机电子书。反思解放初期土改时候对地主的迫害。
评分驴牛部分精彩 猪部分很多桥段力求超现实有点夹生 狗部分连快闪什么的都写上了真是。。。 流年纪事感很好 不知是不是由于隔着年代带来的审美距离 总觉得前半部不错 后面很扯
评分嗨,莫言不是在写书,是在讲故事,再讲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_<)~~~~
评分驴牛部分精彩 猪部分很多桥段力求超现实有点夹生 狗部分连快闪什么的都写上了真是。。。 流年纪事感很好 不知是不是由于隔着年代带来的审美距离 总觉得前半部不错 后面很扯
评分驴牛部分精彩 猪部分很多桥段力求超现实有点夹生 狗部分连快闪什么的都写上了真是。。。 流年纪事感很好 不知是不是由于隔着年代带来的审美距离 总觉得前半部不错 后面很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