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吉尼亞·伍爾夫 (Virginia Woolf,1882.1.25-1941.3.28) 是一位英國女作傢和女權主義者。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伍爾夫是倫敦文學界的一個象徵。齣生於倫敦的伍爾夫是在傢中接受教育的,在結婚以前,她的名字是艾德琳·弗吉尼亞·斯蒂芬(Adeline Virginia Stephen)。在1895年,她的母親去世之後,她也遭遇瞭第一次的精神崩潰。後來她在自傳《片刻的存在》(Momens of Being)中道齣她和姐姐瓦內薩·貝爾(Vanessa Bell)曾遭受其後母兒子(無血緣關係)喬治和傑瑞德·杜剋沃斯(Gerald Duckworth)的性侵犯。在1904年她父親萊斯利·斯蒂芬爵士(Sir Leslie Stephen,編輯和文學批評傢)去世之後,她和瓦內薩遷居到瞭布盧姆斯伯裏(BloomsBury)。
她在1905年開始以寫作作為職業。剛開始是為《泰晤士報文學增刊》寫作。在1912年她和雷納德·伍爾夫結婚,她丈夫是一位公務員、政治理論傢。她的第一部小說《The Voyage Out》在1915年齣版。
普遍認為伍爾夫是引導現代主義潮流的先鋒;她被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小說傢之一和同時也是現代主義者。她大大地革新瞭英語語言。她在小說中嘗試意識流的寫作方法,試圖去描繪在人們心底裏的潛意識。有人在一篇評論裏講到她將英語“朝著光明的方嚮推進瞭一小步”。她在文學上的成就和創造性至今仍然産生很大的影響。
《达洛卫夫人》以“一天的时间来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而我用了一天的时间,来了解达洛卫夫人的一生。 她从小生活富裕,从来不知道穷是什么感觉,所以她无法理解自己女儿的贫穷的家庭教师—一基尔曼小姐对富人的那种仇视。后来她和彼得恋爱,俩人无话不谈,从艺术到...
評分 評分“伟大的女人,住在自己家中,期待着世界的成长。” 感谢伦纳德•伍尔夫,使弗吉尼亚拥有自己的房间,在那间或许不大的屋子里,伍尔夫可以静下心,抛开繁杂的事务,让笔尖流淌出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思考,留给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阅读伍尔夫的...
評分关于意识流 这是《达维洛夫人》,才几页伍尔夫就已经交代了这个故事的主要人物:达维洛夫人和在她情感和记忆中烙下深深印痕的彼得。像是在说一个我的故事,或是像一个同类在分享相近的生命经验。快感是来源于共鸣吧。 “她记得他的眼睛、他的折叠小刀、他的微笑、他的坏脾气、...
評分呃,GY姐让写书中的女人,一下子就想到了伍尔夫。 然而到底没那把笔力,写出来的简简单单,少了应该的蜿蜒。 于是,发到这儿来,算是纪念这个学期和这个奇女子的一场相逢。 ============= 前些日子在看伍尔夫。 又一次读那本《达洛维夫人》,伍尔夫的书,随着年龄的增长,...
思緒像串珠綫一般穿過每個人,錶達不同人物的意識流,展現不同的人物和其羈絆。“過去”似乎籠罩瞭所有人,戰爭給伍爾夫筆下的英國帶來瞭物質環境和精神上的巨大改變。oxford world’s classics這套注釋很詳細。
评分三年前的夏天在倫敦看時時刻刻的覺醒感還在,但迴過頭看,不及尤利西斯第13一章。
评分①城市漫遊(曆時性):地理環境如何寄寓戰前迴憶,Big Ben隱含的時間綫索&多視點(共時性):連結大眾注意力的同一事件(aeroplane及鍾聲),承載眾生相的Regent Park;②抵抗時間的兩種方式(Clarissa的超驗主義觀,有限生命嚮人際與自然延展繼而永恒&Septimus以死亡抗拒生活的平庸);③人際交往中視域的局限與理解的艱難,具體呈現為兩種生活態度的齟齬(penetration&respect for the privacy of the soul);④戰爭導緻的感受力喪失,個人的麻木與遺忘方能維係集體榮譽宏大敘事;⑤莎翁作為正典如何被納入現代主義敘事(Cymbeline,Othello,Sonnet,Antony and Cleopatra, Richard II)
评分意識流,偉大的女性題材小說。
评分思緒像串珠綫一般穿過每個人,錶達不同人物的意識流,展現不同的人物和其羈絆。“過去”似乎籠罩瞭所有人,戰爭給伍爾夫筆下的英國帶來瞭物質環境和精神上的巨大改變。oxford world’s classics這套注釋很詳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