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W・萨义德
(Edward W. Said)
1935年出生于耶路撒冷,在英国占领期间就读巴勒斯坦和埃及开罗的西方学校,接受英式教育,50年代赴美国就学,取得哈佛大学博士,1963年起任教哥伦比亚大学迄今,讲授英美文学与比较文学。
萨义德著作等身,其中以《东方学》(Orientalism,1978)闻名遐迩,成为后殖民与后现代主义辩论的先锋。20年来,萨义德著述不辍,焦点扩及政治观察、文化批判,甚至音乐述评等范畴。与此同时他还以知识分子的身份积极投入巴勒斯坦解放运动,其学术建树和政治参与都很引人瞩目。
我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理所当然的把萨义德的《知识分子论》读成富有浪漫主义想象的随笔。其中作者论述班达的观点,班达将真正的知识分子定为:他们的活动本质上不是追求实用的目的,而是在艺术、科学或形而上的思索中寻求乐趣,简言之,就是乐于寻求拥有非物质方面的利益,因...
评分文/简LEE 萨义德曾说:“在我的所有著作中,以对于(《知识分子论》)这本书的反应最为一致……人们说我触及了他们社会中的真实情境,即使我对那些社会一无所知。”而我对这本书的看重,也是因为它也触及了我们的“真实情境”。因此,我在这里想从“中国经验”出发,谈谈知识分...
评分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并无意要买,因为自己对西方理论的淡漠。翻翻封三的介绍:“萨义德尖锐地指出,在当今媒体发达、政治与学术利益交融的时代,所谓的知识分子已经是一种特殊专业,集编辑、记者、政客及学术中间人于一身。他们身不由己,往往成为各种权力结构中的一员。...
评分文/简LEE 萨义德曾说:“在我的所有著作中,以对于(《知识分子论》)这本书的反应最为一致……人们说我触及了他们社会中的真实情境,即使我对那些社会一无所知。”而我对这本书的看重,也是因为它也触及了我们的“真实情境”。因此,我在这里想从“中国经验”出发,谈谈知识分...
评分“(知识分子)需要稳健的现实主义、斗士般的理性的活力以及复杂的奋斗。它予人的鼓舞激发和蕴涵的错综复杂,至少对我而言,虽然并不使人特别受欢迎,却是因而更丰富。” ----Edward W. Said,1935-2003 阅读这样的著作,经常令人感到尴尬。就像班达...
语言太有力量,常常就让人攥紧了拳头,心里涌着”知识分子的良心“。大概也正因如此,加上是演讲稿,大概念总在重复、反复咂摸,却没有什么具体做法建议。跟单德兴的中译本放一块儿读,大部分地方仍是原文更清晰、更易理解,萨义德爱用长句和抽象词,的确很难翻译。
评分记得繁体中文版翻译的甚好
评分Perhaps his most influential book. Just another manifesto of philosophy kings.
评分记得繁体中文版翻译的甚好
评分记得繁体中文版翻译的甚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