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华版)》既描写了不同表现和性格的黑奴,也描写了不同类型的奴隶主嘴脸。它着力刻画了接受奴隶主灌输的基督教精神、逆来顺受型的黑奴汤姆;也塑造了不甘心让奴隶主决定自己生死的具有反抗精神的黑奴,如伊丽莎和她的丈夫乔治·哈里斯。同时,也揭示了各种类型的奴隶主的内心世界和奴隶主不完全相同的表现。这《汤姆叔叔的小屋(精华版)》通过对汤姆和乔治·哈里斯夫妇这两种不同性格黑奴的描述,告诉读者:逆来顺受、听从奴隶主摆布的汤姆难逃死亡的命运,而敢于反抗敢于斗争的乔治夫妇得到了新生。。
哈里耶特·比彻·斯陀夫人(1811~1896),美国女作家,出生于美国北部康涅狄格州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喜欢读书,爱好文学,尤其喜欢拜伦、司各特等诗人和小说家的作品她做过教师,也参加过一些文学活动,1852年发表了《汤姆叔叔的小屋》。小说问世后,在美国引起强烈反响,从而使她一举成名。她的其他著作有:《德雷德,阴暗的大沼地的故事》(1856),《奥尔岛上的叫珠》(1862),《老镇上的人们》(1869),《粉色和白色的暴政》(1871),以及一些宗教诗。她还写过一篇虚构的维护女权的著名论文《我妻子和我》(1871),林肯总统在接见斯陀夫人时,称她是“写了一部书,酿成一场大战的小妇人”。
我是不会写东西的,在这写书评无疑就是把自己当靶子,就像圣·克莱尔先生那样,只批驳别人却不设自己的立场,大概才更符合我的性格。 这本书,我八岁开始看,看过许多版本,少年时有缩略的--我极度痛恨的版本,后来看完整的译文,高二时看了原版。这本书从不离开我...
评分曾经的奴隶制度让我感觉到后怕,这似乎是人类野蛮的行为,如何会出现在一个高度文明的国家。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可耻的日侵华事件,民族可以原谅却永远不能释怀,伤疤总会结痂,但想起总会隐隐作痛。 一个人的灵魂和肉体经过无数次的贱卖,使多少妻离子散,多少...
评分我能理解书中作者的感受,也能体会对黑奴的压迫,更能看到奴隶制的残酷!还可以看到作者笔下汤姆善良、厚重与爱心,但我觉得这部书被几个政治家有意图的评价无限度的拔高了! 奴隶制必将会被废除,是历史的必然。而削除任何阻碍进步的终极方法,只有战争。而战争不过是政治利益...
评分作者的世界观太歪了。全篇充斥着天主教的软广告。多到让人无法忍受。故事也假的离奇。描写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仿佛是作者脑海里的世界。好人最后就可以上天国,坏人就必将噩梦连连,同样是反对蓄奴的文章,马克吐温的就中立的多。至少他不会从神学的角度来述说奴隶们的悲...
家里没有书读,于是也读过好几遍这个……T.T 好可怜的当年的自己
评分儿时回忆不能忘记呀~
评分翻译不错
评分奴隶社会的写照~
评分奴隶制的魔抓和基督的魔力贯穿全书,充分说明了美国对个人权益、自由、信仰的权力的保护的根本。自由如此难觅,一个个人用自己鲜活的生命,换来了美国今天的伟大和富强,那些牺牲的黑奴、被暴行糟蹋的躯体和无法泯灭的精神,都在自由女神像上体现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追求公平、正义、自由的队伍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