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列宁

回到列宁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张一兵
出品人:
页数:481
译者:
出版时间:2008-08
价格:39.80元
装帧:平装32
isbn号码:9787214048707
丛书系列:凤凰文库·马克思主义研究系列
图书标签:
  • 张一兵
  • 马克思主义
  • 回到列宁
  • 哲学
  • 政治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马克思主义及其研究
  • (哲学)
  • 列宁
  • 苏联史
  • 俄国革命
  • 马克思主义
  • 历史
  • 政治
  • 传记
  • 20世纪史
  • 红色历史
  • 意识形态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作者《回到马克思》之后另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文本研究专著,也是国内第二版中文《列宁全集》问世后,第一部专题性研究列宁哲学思想的论著。在本书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关于阅读批注、笔记性亚(似)文本研究的新的解读方式,即思想构境的理论。面对核心解读文本——列宁“哲学笔记”中最重要的“伯尔尼笔记”,作者彻底摆脱了传统原著研究中那种用教科书体系肢解式地反注经典文献的方式,力求从列宁学习和研究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思路入手,依据文本重新建构列宁在自己的“思想实验室”中不断变动的逻辑情境进程,特别是列宁在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读书过程中发生的多次重大思想转变。

该书资料翔实,语言生动,方法独特,立意深刻,堪称国内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研究中的一个新的原创性探索之作。

作者简介

张一兵(原名张异宾),男,1956年3月生于南京,祖籍山东茌平。1981年8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哲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副校长,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哲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并为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江苏省哲学学会会长,江苏省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会长。

目录信息

作者的话
导言
一、列宁哲学思想的非同质性
二、列宁的“哲学笔记”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三、“哲学笔记”文本的基本概况
四、“伯尔尼笔记”的文本结构
五、列宁“哲学笔记”传统研究中的林林总总
六、换一种思路想问题
七、“伯尔尼笔记”:列宁研究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思想变化的历史原像
上篇 走向哲学圣殿的列宁
第一章 革命实践中的青年列宁与历史的主客体向度
一、青年列宁与历史辩证法的客体向度
二、青年列宁与他的哲学老师普列汉诺夫
三、青年列宁读《神圣家族》
四、主体向度:青年列宁思想的最初变化
五、阶段意识与革命的能动性
第二章 列宁、普列汉诺夫与哲学唯物主义
一、列宁首次系统地学习哲学理论的背景
二、拟文本:阅读批注及其解读方法
三、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一书批注
附文物·关系·拜物教:一场被忘却的思想交锋——评1908年普列汉诺夫与波格丹诺夫的哲学论战
第三章 列宁与狄慈根的哲学唯物主义
一、关于狄慈根哲学唯物主义的阅读
二、狄慈根与马克思恩格斯“同志”
三、“辩证唯物主义”与认识论
第四章 列宁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初步了解
一、列宁阅读中的反常
二、关于莱伊《现代哲学》的批注
三、宽阔的哲学研究视域:西方哲学与科学研究的札记
第五章 列宁关于费尔巴哈哲学的摘要笔记
一、自然界与宗教
二、唯物主义,还是唯物主义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
第六章 俄国思想家:仍然是唯物主义
一、物质实体本体论:德波林的《辩证唯物主义》一文批注
二、了解车尔尼雪夫斯基
第七章 全面地理解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是行动的指南
二、《卡尔·马克思》中的哲学观点
……
下篇“伯尔尼笔记”:站在哲学巨人肩上的列宁
附录一 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内在逻辑结构
附录二 列宁“伯尔尼笔记”的意义
附录三 列宁和布哈林关于弗·涅夫斯基《辩证唯物主义和僵死反动派的哲学》一文的便条往来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太晦涩了,作者对文本的利用很有创造性,却让入门者忘书兴叹。书又太厚,只能大概翻过去。列宁对辩证法的心得很有启发,倒是收获最大之处。 “列宁发现,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哲学唯物主义直观中的静止的对象物,而是在实践关系中存在和非存在(无)的统一,而这种统一...

评分

太晦涩了,作者对文本的利用很有创造性,却让入门者忘书兴叹。书又太厚,只能大概翻过去。列宁对辩证法的心得很有启发,倒是收获最大之处。 “列宁发现,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哲学唯物主义直观中的静止的对象物,而是在实践关系中存在和非存在(无)的统一,而这种统一...

评分

太晦涩了,作者对文本的利用很有创造性,却让入门者忘书兴叹。书又太厚,只能大概翻过去。列宁对辩证法的心得很有启发,倒是收获最大之处。 “列宁发现,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哲学唯物主义直观中的静止的对象物,而是在实践关系中存在和非存在(无)的统一,而这种统一...

评分

太晦涩了,作者对文本的利用很有创造性,却让入门者忘书兴叹。书又太厚,只能大概翻过去。列宁对辩证法的心得很有启发,倒是收获最大之处。 “列宁发现,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哲学唯物主义直观中的静止的对象物,而是在实践关系中存在和非存在(无)的统一,而这种统一...

评分

太晦涩了,作者对文本的利用很有创造性,却让入门者忘书兴叹。书又太厚,只能大概翻过去。列宁对辩证法的心得很有启发,倒是收获最大之处。 “列宁发现,我们面对的世界并非哲学唯物主义直观中的静止的对象物,而是在实践关系中存在和非存在(无)的统一,而这种统一...

用户评价

评分

政治家是如何克服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最好注解。

评分

构境法:后文本世界里私人解读合法性下的新「知人论世」。文本入手心理分析和思想考古学,玄妙,我有同感却也不足为外人道。另外,原文本并未提供广泛的织物存在,回到列宁徒有其名。

评分

列宁的思想比想象的有趣。

评分

无用的话术太多,但是下篇对列宁哲学转变的理解确实十分到位,张一兵说十几年后卢卡奇以一种扭曲的方式将同样的意思表达了出来,但是经过西方马克思主义对这种高扬实践的发展,现在看来列宁的思想也不算是新鲜了,《伯尔尼笔记》姑且可以充当连结列宁主义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中介罢。

评分

张老师从此书开始进入了神叨叨模式,哈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