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黄婚里的男孩》收录了十二篇作品,这是我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现实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充人不安的。我想这是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
这些中短篇小说所记录下来的,就是我的另一条人生之路。与现实的人生之路不同的是,它有着还原的可能,而且准确无误。虽然岁月的流逝会使它纸张泛黄字迹不清,然而每一次的重新出版都让它焕然一新,重获鲜明的形象。这就是我为什么如此热爱写作的理由。
最喜欢《他们的儿子》这一篇。作者用了大笔墨来形容父母挤公交车的辛苦,读来很亲切,因为我们每一天就是这样挤着车上班下班的。步入社会后,也体会到了当年父母的艰辛与生活的不容易……
评分写实的手法让我们贴近了另一个刚刚离开不久的时代。它和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一种荒诞的反差和奇异的吻合,感觉微妙,正如作者所言,亲切又不安。
评分余华作为中国先锋文学的代表作家,作品反映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百态。这本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反映整个社会的病态生活,其中有几篇都是婚姻生活的混乱。 但写的最出彩的还是《黄昏里的男孩》,这篇小说不单单是在叙述故事,对人物的塑造还有环境的描写都是整个小说集...
评分好像很多人对这篇文章有很多疑问。 一开始,虽然小男孩只是偷走孙福的一颗苹果,之后就被孙福各种虐待,包括当中侮辱,折断他的中指,并将他绑起来并要求他说自己是小偷。前文塑造的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一个可恨的孙福。但是到后面,笔锋一转,孙福居然有儿子,他的儿子被淹死...
评分在一个下午把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看完,下午有点压抑的氛围与这本书所描述的世界很契合,下午忙碌庸常的人们在过着象书中那些人的生活,一切如常。 第一次接触余华的短篇小说,感觉是与其他中长篇是不同的,中长篇描绘的是有点超于现实的沉重的生命体验,一个个不一...
蹦蹦跳跳的游戏
评分先锋与纯朴的链接,代表着《活着》等炉火纯青作品的到来。
评分9.1
评分“昆山走上那座桥后,站住了脚,他"呸"的一声将牙签吐向桥下的河水,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盒大前门香烟,在风中甩了两下,有两根香烟从烟盒里伸了出来,昆山的嘴唇叼出了一根,然后将火柴藏在手掌里划出了火,点燃香烟。" 某人留下的余华作品特点是对动作以及生活细节的描写,BTW居然还是杭州作家。
评分加起来似乎也就是几个小时的时间,就把这本书看完了。十二个短篇小故事,余华静静的向我们娓娓道来。很现实的生活,有喜有悲,又亲切有不安,这才是真实的我们啊!《空中爆炸》中的那一帮哥们,是真的哥们!《为什么没有音乐》篇中的马儿和吕媛,现实生活中也有么?也许是有的吧。唉!《我为什么要结婚》中,到了最后,我真的和萍萍结婚了吗?不用交代,自己去想吧,很现实的问题啊。《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中的来发,倒是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呢。还有《炎热的夏天》中,李其刚这样的人现实生活里有么,多么?《他们的儿子》和《黄昏里的男孩》中,倒是为我们塑造了两个少年的形象,然而不得不为父母或是那个忧郁的少年感到悲哀。啊,生活所迫啊!What a XX world! Now, 09:28, January 29th, 2013。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