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经验是写作可以不断地去唤醒记忆,我相信这样的记忆不仅属于我个人,这可能是一个时代的形象,或者说是一个世界在某一个人心灵深处的烙印,那是无法愈合的疤痕……
书中收入了余华的三篇中篇小说,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品。《偶然事件》揭示的是命运的偶然性与重复性;《一个地主的死》展示的是走向不归途的命运;而《战栗》中,一个被命运捉弄的诗人,无奈地用痛苦的方式表达欢乐……这些关于命运的故事,既有现实的,也有内心的。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余华的中篇小说集,收录三篇作品。 《偶然事件》讲述了从一个偶然事件引发的必然事件,涉及到对待感情不同态度者之间的交锋。故事里用书信交流的形式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再穿插一些场景描写来加大故事的张力,直到最终结局的水到渠成。作者在这里也在试验一种新的叙...
评分看完余华的《战栗》,无论是动荡时代还是盛世年华,我们都在随波逐流,然后,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或者反抗,或者挣扎,最后都会被埋没在命运的泥石流里,结果都一样。 其实,命运也就那么一回事。 上帝就是妈妈,给了我生命,告诉我,长大要做有用的人,要照顾弟弟,赚钱养...
评分两年前读了余华的《战栗》,似懂非懂;两年后的今天再次拿来读,还是没有完全读懂,但是我知道我较前一次有了很大的进步。印证了记者团张老师说的那句话:“有些书暂时读不懂不要紧,在经历了某些事情,到了某个阶段的时候自然会懂。”原来,读书还跟年龄经历有着密切的...
老实说...一般
评分鲜活地感受到了战栗····
评分他的书仅看过一本《活着》,但我必须说,这本书破坏了他给我的美好印象~~~也许仅有第三个故事有点意思~~~
评分荒诞。先锋派= =不能很好理解呀。。
评分余华的小说还是长篇读起来比较带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