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一种》里的三篇作品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碴子。 ——余华
余华,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在文革中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从事过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其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小说一开始,就是母亲在抱怨骨头发霉了,并且感觉身体里的骨头都开始折断了。这个腐败的肉体,具有一种象征性,一种发自内部的堕落与朽坏,一种熟过了的开始腐烂的肉体,象征了社会的真相。 而这位母亲唯一关心的事情就是自己的身体与自己的感受,一种夹杂着糊涂的麻木与自私,...
评分“《现实一种》记录了我曾经有过的疯狂,暴力和血腥,在字里行间如波涛般涌动着,这是从恶梦中出发抵达梦魇的叙述,为此,当时有人认为我血管里流淌的不是血,而是冰渣子。” 看完了《现实一种》,我就发现我痴迷于余华的文字。 《现实一种》中,余华描述了山岗山峰两兄弟的...
评分好像只有第二篇看懂了,但是却都似懂非懂。 我不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么一篇故事,令人恐怖,极其脱离现实。开篇就是紧张压抑的气氛。一个四岁的孩子因为想要打破麻木,打破沉闷,获得一些不同与快乐,而害死了他几个月的弟弟。从而引发了两个亲兄弟的种种反应。弟弟为了给儿子...
所谓现实比想象更加恐怖,说的就是这本书吧,余华的书是冷静操控下的疯狂,每字每句都令人恐惧,死亡,血腥和暴力,震撼性的结合,如利斧劈在脑子里,读完这三个故事,心里乱糟糟的,好像抓住了什么,可是无法表达,有那种第一次读医生杜明时的感觉,冷静的疯狂,理性的残忍,和真正疯狂后的肆无忌惮
评分余华真是要多残酷有多残酷。看了评论多评一颗星 自己果然功力不够。||崔卫平在《积极生活》一书中撰文写道:““暴行被实施时的轻率”远比“暴行的残忍”更“残忍”。更震撼人心。其中也可能就包括着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轻率和漫不经心。这是当我们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中看到一位党卫军军官穿着睡衣,站在阳台上用步枪漫不经心地瞄准随便哪一个刚好路过此地的犹太人进行射击时都强烈感受到了的。”
评分从此开始关注兄弟情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节发展我不关心。出彩的地方是老太太对老的知觉,骨头要折断,胃里在发霉,肠子溶在成一滩,满足了我对老的全部幻想,也真真写到骨头、胃和肠子里面去了
评分从此开始关注兄弟情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节发展我不关心。出彩的地方是老太太对老的知觉,骨头要折断,胃里在发霉,肠子溶在成一滩,满足了我对老的全部幻想,也真真写到骨头、胃和肠子里面去了
评分用力过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