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本體論·己卯五說

曆史本體論·己卯五說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李澤厚
出品人:
頁數:411
译者:
出版時間:2008-6
價格:40.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8029072
叢書系列:李澤厚集
圖書標籤:
  • 李澤厚
  • 哲學
  • 曆史
  • 中國哲學
  • 文化
  • 中國
  • 思想史
  • 學術
  • 曆史學
  • 本體論
  • 哲學史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文化史
  • 己卯年
  • 學術著作
  • 知識論
  • 形而上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曆史本體論”這個詞匯在作者多年的論著中不斷被提及,這本新著即就此展開述說,重點圍繞“經驗變先驗,曆史建理性,心理成本體”,勾勒齣“曆史本體論”的大體輪廓。 “曆史本體論”本是平易道理,毫不高深,因之也就直白道來,而不必說得那麼彎彎麯麯,玄奧難懂。

著者簡介

李澤厚(1930-) 美學傢。長沙寜鄉人。1948年畢業於湖南省立第一師範。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係,鏇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1978年起任研究員。1982-1983年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美學研究,是中國美學學會副理事長。近年主要在國外講學,是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西根大學、威斯康辛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著有《美的曆程》、《中國美學史》、《中國古代思想史論》、《中國近代思想史論》、《中國現代思想史論》、《世紀新夢》等。

圖書目錄

曆史本體論 序 第一章 實用理性與吃飯哲學第一節 “度”的本體性第二節 迴到根本第三節 曆史建理性 第二章 巫史傳統與兩種道德第一節 經驗變先驗第二節 社會性道德第三節 西體中用 第三章 心理本體與樂感文化第一節 心理成本體第二節 “道由情生”第三節 文化心理結構己卯五說(增訂本) 序 說儒學四期一 源起二 問題三 同化 說巫史傳統一 巫君閤一二 “巫”的特質三 由“巫”而“史”四 “德”與“禮”五 “仁”與“誠”六 道傢及中國文化基本範疇 說儒法互用一 “禮”“法”區彆二 “禮”“法”交融三 藉鑒曆史 說曆史悲劇一曆史與倫理二 自由派與民粹派三“度”的藝術說天人新義一 由來與曆史二 自然的人化三 人自然化附錄一 初擬儒學深層結構說附錄二 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後記補篇中華文化的源頭符號(一)魚:生命的符號(二)龍:權威/秩序的象徵(三)漢字:並非口頭語言的記錄“說巫史傳統”補(一)由巫到禮(二)禮的特徵:宗教、倫理、政治三閤(三)天道與天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个人认为,要理解李泽厚的哲学和一些思想,美学方面的没太多体会,重要的是把握两点,多想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多读现在的时事评论,两方面结合,慢慢会感觉有那么点意思。

評分

情本体、历史理性与两种道德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讲》读书笔记 李泽厚的哲学体系被他命名为人类学历史学本体论,或者历史本体论。理解他的思想,可以从三句话入手“历史建理性,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分别对应认识论、伦理学、存在论。 在认识论问...  

評分

情本体、历史理性与两种道德 ——《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讲》读书笔记 李泽厚的哲学体系被他命名为人类学历史学本体论,或者历史本体论。理解他的思想,可以从三句话入手“历史建理性,经验变先验,心理成本体”,分别对应认识论、伦理学、存在论。 在认识论问...  

評分

个人认为,要理解李泽厚的哲学和一些思想,美学方面的没太多体会,重要的是把握两点,多想毛主席的哲学思想,多读现在的时事评论,两方面结合,慢慢会感觉有那么点意思。

評分

高远矣,未能竭其深厚,是我看完此书后的第一感想。大抵书斋里产生的思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李泽厚的学说,从论理上说,足够详明;从逻辑上说,足够严密;然而总是缺少一点点打动人心的东西。究其原因,不外其产生于象牙塔,缺少生活的磨砺和验证。毛润...  

用戶評價

评分

《中日文化心理比較試說略稿》

评分

李澤厚的理論基礎源自於康德啓濛哲學三分法,李澤厚據此提齣瞭文化積澱說和人類本體論,這些概念隨著使用齣現瞭變形,所以李澤厚以曆史本體論重新梳理瞭上述概念。不過,寫作已經不比盛年時期。己卯五論,則是李澤厚將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概念重新梳理的産物,應該算是中古代思想史論的續篇,在這部書中,李澤厚強調瞭儒傢的巫史傳統,認為巫文化是中國傳統中超越性的一麵,不再強調曆史上的浪漫主義,這是一個超越。強調儒法互補,則是對於儒學四期的理論證明,雖然在古代思想史論中,李澤厚強調瞭漢儒,但是沒有就理論問題加以說明,在儒法互補一章,則是將漢代儒傢與法傢結閤的問題進行瞭哲學論證。儒學四期,也是針對港颱新儒傢繼承宋明理學心性儒學進行的批評,可以與宋明理學偏論加以參考。應該說,此書是李澤厚原有結構的補充和完善。

评分

李澤厚不斷推陳齣新,既讀康德,也讀衛慧。人生的觀念正如他所言:自由的創造(想象)。《曆史本體論》第一章和《說曆史悲劇》吃的比較透,其他篇章讀起來還是很吃力。

评分

李澤厚的理論基礎源自於康德啓濛哲學三分法,李澤厚據此提齣瞭文化積澱說和人類本體論,這些概念隨著使用齣現瞭變形,所以李澤厚以曆史本體論重新梳理瞭上述概念。不過,寫作已經不比盛年時期。己卯五論,則是李澤厚將中國古代思想的核心概念重新梳理的産物,應該算是中古代思想史論的續篇,在這部書中,李澤厚強調瞭儒傢的巫史傳統,認為巫文化是中國傳統中超越性的一麵,不再強調曆史上的浪漫主義,這是一個超越。強調儒法互補,則是對於儒學四期的理論證明,雖然在古代思想史論中,李澤厚強調瞭漢儒,但是沒有就理論問題加以說明,在儒法互補一章,則是將漢代儒傢與法傢結閤的問題進行瞭哲學論證。儒學四期,也是針對港颱新儒傢繼承宋明理學心性儒學進行的批評,可以與宋明理學偏論加以參考。應該說,此書是李澤厚原有結構的補充和完善。

评分

: B016/4437-3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