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旷大仪

久旷大仪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李若晖
出品人:
页数:317
译者:
出版时间:2018-5
价格:6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160261
丛书系列:政治哲学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秦汉史
  • 政治哲学
  • 思想史
  • 历史
  • 经学
  • 政治思想
  • 中国哲学
  • 2018
  • 古代文献
  • 经学
  • 礼仪
  • 祭祀
  • 文化研究
  • 历史
  • 学术
  • 传统文化
  • 古籍
  • 久旷大仪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回到汉代,回到儒学政制的起点,力图揭示中华政制的真实内核。本书以德性政治(politics of virtue)为核心,将社会结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有机结合,融贯研究,尤其注重基于义理与制度合一的视角来反思历史。

作者简介

李若晖,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暨老子研究中心教授。200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哲学史、中国德性政治史研究。出版专著《郭店竹书老子论考》(2004年)《语言文献论衡》(2005年)《春秋战国思想史探微》(2012年)《老子集注彙考》(第一卷,2015年)、《道论九章:新道家的“道德”与“行动”》(2017年),论文集《思想与文献》(2010年),在《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文史哲》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三十余篇。

目录信息

汉代儒学的悲哀和成功:读《久旷大仪:汉代儒学政制研究》后的思考——代序[以色列]尤锐
绪论 儒学与政制
第一章 放逐君主:周礼权力结构解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两种君权类型
第二节 模拟血缘与以国造家
第三节 治权与主权
第四节 小结:服从谁
第二章 秦制国家之崩溃
第一节 大臣
第二节 官吏
第三节 诸公子
第四节 周礼
第五节 尊·亲·贤
第六节 尊·贤·亲
第七节 二世更法
第八节 辱尊
第九节 愚贤
第十节 残亲
第三章 以人伦为制度
第一节 儒学整体性之亡失
第二节 儒学的外在重构
第三节 单向性伦理与尊卑等级
第四章 “亲亲”“尊尊”之间的断崖
第一节 重估今古文礼学
第二节 今文经学与韦玄成庙议
第三节 古文经学与刘歆庙议
第四节 坐论仁义与起行刑罚
第五章 以“尊卑”代“尊尊”
第一节 《春秋》·礼·律
第二节 《周礼》与周公
第三节 小结:“高贵乡公何在”
第六章 从“天子僭天”到君天同尊
第一节 《公羊传》“天子僭天”之辑佚及何休删削发覆
第二节 汉代《公羊》学“天子僭天”之旧经义
第三节 何休“君天同尊”之新经义
第四节 汉代“天子僭天”经义之影响
第五节 余论
第七章 丧服决狱与传统礼俗
第一节 丧服与律令
第二节 何侍搏姑与丧服决狱
第三节 小结:“大盗”抑或“巨骗”
结语 德性与制度
第一节 如何“诚之”
第二节 德性与政事
第三节 汉儒与汉制
附论 中国古代对于君主专制的批判
第一节 君主与专制
第二节 道家论“专制”
第三节 君无职任
第四节 “专制”探本
第五节 君相分权
附录
参考文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 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

评分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 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

评分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 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

评分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 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

评分

日本江户末期的思想家吉田松阴(1830—1859)在《讲孟札记》一书中说,中国之臣“择其主之善恶而转移”,好像是“半季渡之奴婢”,和日本之臣“与主人同死生休戚,虽至死也绝无可弃主而去之道”不同。 他即认为对于君主的单向服从在日本是臣下的义务,在中国则不然,由此批评中...

用户评价

评分

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前人的观点,作者只不过是用一套史评式的想法把这些东西串起来……读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评分

其势如天河倒悬,然其实未必可究而信之。

评分

作者的基本观点我很赞同,但细究起来,很多地方论断过强,在论证方法和具体的论证过程上,也多见不够严谨甚至跳脱之处。例如,以《左传》为信史大量征引,同时说古文经学其实是一政治哲学,而且并未解决这一矛盾,说服力就要大打折扣了,即便它在某个层面上可以被当成常识来理解。

评分

几乎所有的细节都是前人的观点,作者只不过是用一套史评式的想法把这些东西串起来……读了一半实在看不下去了……

评分

李师的这本书,很多内容都是曾给我们授课的讲义,主要是《诗经》、简帛学和《论六家要旨》。对秦制的批评是一贯的,也构成本书的内在逻辑。从子学时代进入经学时代,一个值得关注的概念就是“作者”。经典的权威性被奠定,也取消了文本被任意修改、解释的可能。儒学的法家化和律令的儒术化并肩而行,也深刻体现在今古文经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