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倫·霍妮(Horney Karen 1885-1952),20世紀最偉大的女性心理學傢,1885年9月16日齣生於德國。1913年,獲柏林大學醫學博士學位。1918-1932年,在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任教,並創辦診所、開業行醫。在此期間,霍妮由於對弗洛伊德關於女性性欲的看法錶示不滿而離開弗洛伊德的正統學說,並在雜誌上發錶發大量關於女性問題和駁斥弗洛伊德觀點的論文。
1934年,遷居紐約,創辦瞭一所私人醫院,並在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培訓精神分析醫生。隨著她與弗洛伊德正統理論分歧的增大,促使她與弗洛伊德派決裂,退齣瞭紐約精神分析研究所。
1914年,創建瞭美國精神分析研究所,並親任所長。
1952年12月4日逝世。
本書本書討論瞭人內心的主要的衝突類型和它們的各種錶現形式,分析並歸納瞭各種相互矛盾的態度和傾嚮,指齣瞭被這些衝突所擾之人旨在解決衝突的努力結果怎樣導緻失敗並陷入惡性循環,提齣瞭解決這些衝突的切實可行的建議和設想。因此,即使讀者已經從作者早期論著如《我們時代的神經癥人格》中初步接觸瞭她的理論,但要真正認識、全麵瞭解作者及其代錶的學說,則隻有在進一步細讀她後期的成熟之作——《我們內心的衝突》之後纔能實現。
本書的主旨是為瞭推動心理分析的發展。它的內容主要來自於對病人和自身的的心理分析的經驗總結。
本書對緻力於提高我們的理論和治療方法的精神分析工作者有所幫助。
看过这本书后,从前许多不明白的事情变得清晰而明了。因为那些事情而痛苦的情绪飞回湮灭。她的理论应用性很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非常实用。当然,前提是你要有耐心,好好的阅读和研究,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去分析。绝对的终身受用。 “自我疏离的人是走极端的,常把对荣...
評分容易引起骂战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很多人无法划清“我”的界限。 “我”和“我的”这两个词汇的意义显然是不同的。然而很多人却把两者混淆,认为“我的”等于“我”,具体来讲,就是误认为“我的思想,我的言行,我的财产,我的交际圈,都是我的一部分,我的延伸。”所以,捍...
評分我是高中才开始读书的,之前只是看看漫画之类而已。正是因为头脑没见过什么世面,所以很容易让一些未经审慎的思想在其中生根发芽,根深蒂固。 高一时,学习成绩年级垫底,那是叛逆时期的思想,觉得一切规范,一切人都是和我对立的。然而,当有人公开对你进行鄙视...
評分曾几何时,我深陷于鲸腹一般的地铁中,恼其糟糕的阅读环境,加之不想盯着手机,于是选择放空,偷偷观察四周。 他们是怎样的一群人? 无论是醒着的或睡着的,都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之中。醒着的人往往扎进手机屏幕,透过各种精彩纷呈的APP 来暂时忘却身处逼仄、人味浓郁的车...
評分相比较《我们时代的神经症》,霍妮的这本更成熟,算是代表作,但尚不如霍妮的《自我的挣扎》。相比较同时代的弗洛姆,霍妮的哲学思考比较单薄,不同于弗洛姆会寻根于诸如“异化”这样的概念(受惠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意识),霍妮的书很少涉及哲学概念,尽管偶有应用尼采和克...
幾乎全是定性的描述,對神經癥人格的內心白描居多,因果鏈條因此顯得很脆弱,從文化、人際關係、矛盾衝突及其對它的壓抑角度去分析神經癥心理,是作者的特色範式,此外霍妮的三個基本神經癥人格分類也很有獨創性。但是運用“衝突/壓抑”這一框架去解釋一切,不免讓人想起萬能的“辯證法”。
评分這本書是好書,建立瞭“討好者/攻擊者/迴避者”的模型,讓讀者知其然。但是在心理治療和心理谘詢方麵,我個人覺得,精神分析纔是基石或者說根本,霍妮的理論體係是枝葉級彆,最終解決問題還得靠精分。
评分還是那個命題:認識你自己。剖析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基礎和前提,反之也成立。書中的一部分還漂浮在空中,進一步的領悟和印證尚需時間和閱曆。內容自然是極好的,最大的遺憾是編輯和譯者的功課沒做到位,錯誤俯拾皆是。
评分還是那個命題:認識你自己。剖析自我是理解他人的基礎和前提,反之也成立。書中的一部分還漂浮在空中,進一步的領悟和印證尚需時間和閱曆。內容自然是極好的,最大的遺憾是編輯和譯者的功課沒做到位,錯誤俯拾皆是。
评分太棒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