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國內較早從學術角度研究西南聯大的著述。作者努力從問題齣發,在豐富的西南聯大史料中發現有研究價值的視角並做齣分析。本書在有關西南聯大的研究中具有獨特風格,曾在相關專業領域産生過一定影響,對今天的西南聯大研究仍具有啓發意義。
謝泳 1961年齣生,山西晉中師專英語專業畢業。1985年到山西作傢協會工作,2007年任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係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國現代文學的微觀研究》《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睏境》《儲安平與〈觀察〉》等書。
1937年北平沦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大,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等级的高等教育学府,历史9年(自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在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所关注。 读谢泳老师的这本书(算是一本学术著作吧),通俗浅显,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評分对西南联大的关注和兴趣源自谢泳那本《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在中国知识界,谢泳以两项研究著称,一是关于储安平和《观察》周刊,一是关于西南联大。 显然后者在今日的中国比储安平的《观察》周刊更容易吸引大众的眼球。 这并非偶然,当文化和学术被曲解成一种显学流...
評分第83页最后一句:“汪曾祺才能在上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写出《爱戒》、...... 汪曾祺先生似无名曰《爱戒》之作,疑思以为《受戒》。愿读者注意,并商榷。
評分只给本书三星的理由是,本书初版于十几年前,其实并非为成书而作,大抵是文章的集子,因此通篇看下来,观点既没有什么变化,史料也没有太多的新奇处。 关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的界定,可能十几年前是令人刮目的,但现在应该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个人觉得,书中最有价值...
評分这本写于九十年代初期的学术著作,在十几年后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蔚然成风的今天,或许许多史料、掌故已成老生常谈,但是,其学术价值以及著者谨严的治学精神时至今日仍无法让人忽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版的《再版后记》中,谢泳并不讳言其中史料的平淡,但是,诚如著者所言...
第一部分“西南聯大”指齣英美係留學歸國人士在辦學宗旨、包容傳統、學術自由與中國式兼濟天下共融於一爐所煥發齣的嶄新人文色彩,以主政者乾預介入程度做比較,52年院係調整裁撤全部社會學可以看齣,後來政權思想閹割能力更勝一籌。第二部分過渡到《觀察》周刊,作者將其視為西南聯大自由知識分子49年前後嬗變的縮影。核心為“憲政”,為何對前後政權批評力度不一?事實是前者仍具施政權的道德讓渡,後者則抽去議政平颱,陷中國文人於烏托大夢之中,兼濟天下原是為所應為,然而在此迷霧中隻有踉蹌的份。本文寫作於97年11月,仍有直陳胸臆的勇氣。如文所述,批評是社會建全的保障,未來中國的希望還在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身上。
评分第一部分“西南聯大”指齣英美係留學歸國人士在辦學宗旨、包容傳統、學術自由與中國式兼濟天下共融於一爐所煥發齣的嶄新人文色彩,以主政者乾預介入程度做比較,52年院係調整裁撤全部社會學可以看齣,後來政權思想閹割能力更勝一籌。第二部分過渡到《觀察》周刊,作者將其視為西南聯大自由知識分子49年前後嬗變的縮影。核心為“憲政”,為何對前後政權批評力度不一?事實是前者仍具施政權的道德讓渡,後者則抽去議政平颱,陷中國文人於烏托大夢之中,兼濟天下原是為所應為,然而在此迷霧中隻有踉蹌的份。本文寫作於97年11月,仍有直陳胸臆的勇氣。如文所述,批評是社會建全的保障,未來中國的希望還在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身上。
评分西南聯大知識分子群體的衰落,成為一個時代的記憶!
评分第一部分“西南聯大”指齣英美係留學歸國人士在辦學宗旨、包容傳統、學術自由與中國式兼濟天下共融於一爐所煥發齣的嶄新人文色彩,以主政者乾預介入程度做比較,52年院係調整裁撤全部社會學可以看齣,後來政權思想閹割能力更勝一籌。第二部分過渡到《觀察》周刊,作者將其視為西南聯大自由知識分子49年前後嬗變的縮影。核心為“憲政”,為何對前後政權批評力度不一?事實是前者仍具施政權的道德讓渡,後者則抽去議政平颱,陷中國文人於烏托大夢之中,兼濟天下原是為所應為,然而在此迷霧中隻有踉蹌的份。本文寫作於97年11月,仍有直陳胸臆的勇氣。如文所述,批評是社會建全的保障,未來中國的希望還在自由主義知識分子身上。
评分謝泳很棒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