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较早从学术角度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作者努力从问题出发,在丰富的西南联大史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视角并做出分析。本书在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中具有独特风格,曾在相关专业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对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谢泳 1961年出生,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1985年到山西作家协会工作,2007年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储安平与〈观察〉》等书。
如果由于历史,我们错过了,那是无缘。透过谢泳的视点,传统能否接续,不是一代人可以决断的,但我们可以尝试、努力。这是谢泳对我们的意义和启示。 谢本身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
评分1937年北平沦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大,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等级的高等教育学府,历史9年(自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在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所关注。 读谢泳老师的这本书(算是一本学术著作吧),通俗浅显,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评分这本写于九十年代初期的学术著作,在十几年后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蔚然成风的今天,或许许多史料、掌故已成老生常谈,但是,其学术价值以及著者谨严的治学精神时至今日仍无法让人忽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版的《再版后记》中,谢泳并不讳言其中史料的平淡,但是,诚如著者所言...
评分1937年北平沦陷,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所高校临时组成的西南联大,成为了当时中国最高等级的高等教育学府,历史9年(自1937年11月至1946年7月),在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深远,至今为人所关注。 读谢泳老师的这本书(算是一本学术著作吧),通俗浅显,研究方法颇有新意...
评分这本写于九十年代初期的学术著作,在十几年后关于西南联大的研究蔚然成风的今天,或许许多史料、掌故已成老生常谈,但是,其学术价值以及著者谨严的治学精神时至今日仍无法让人忽视。在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版的《再版后记》中,谢泳并不讳言其中史料的平淡,但是,诚如著者所言...
写论文时重点参考的一本书。
评分第一部分“西南联大”指出英美系留学归国人士在办学宗旨、包容传统、学术自由与中国式兼济天下共融于一炉所焕发出的崭新人文色彩,以主政者干预介入程度做比较,52年院系调整裁撤全部社会学可以看出,后来政权思想阉割能力更胜一筹。第二部分过渡到《观察》周刊,作者将其视为西南联大自由知识分子49年前后嬗变的缩影。核心为“宪政”,为何对前后政权批评力度不一?事实是前者仍具施政权的道德让渡,后者则抽去议政平台,陷中国文人于乌托大梦之中,兼济天下原是为所应为,然而在此迷雾中只有踉跄的份。本文写作于97年11月,仍有直陈胸臆的勇气。如文所述,批评是社会建全的保障,未来中国的希望还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身上。
评分为了“刚毅坚卓”四字,便览这自由民主的史料梳理,书页破烂,可见青年人们的朝气。
评分教育、学术、知识分子的命运等方面,皆值得思索。
评分如果想对中国最富有传奇性色彩的大学——西南联大有兴趣的人,这本书是一个不错的切入口。丰满的人物,对社会环境的分析,对联大制度的评析,都有切实可信的见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