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国内较早从学术角度研究西南联大的著述。作者努力从问题出发,在丰富的西南联大史料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视角并做出分析。本书在有关西南联大的研究中具有独特风格,曾在相关专业领域产生过一定影响,对今天的西南联大研究仍具有启发意义。
谢泳 1961年出生,山西晋中师专英语专业毕业。1985年到山西作家协会工作,2007年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主要著述有《中国现代文学的微观研究》《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困境》《储安平与〈观察〉》等书。
只给本书三星的理由是,本书初版于十几年前,其实并非为成书而作,大抵是文章的集子,因此通篇看下来,观点既没有什么变化,史料也没有太多的新奇处。 关于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的界定,可能十几年前是令人刮目的,但现在应该不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个人觉得,书中最有价值...
评分把案头谢泳的《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看完,五味杂陈。遥想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王浩、任之恭、陈省身、何炳棣等西南联大留美学生对中国的印象出现的失察,反观今天,我们能够看见的盛世繁荣景象。历史仅仅走过了三十几年的时间,个中观感,个中...
评分把案头谢泳的《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看完,五味杂陈。遥想上世纪70年代杨振宁、王浩、任之恭、陈省身、何炳棣等西南联大留美学生对中国的印象出现的失察,反观今天,我们能够看见的盛世繁荣景象。历史仅仅走过了三十几年的时间,个中观感,个中...
评分既然题为《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谢泳先生的关注重点就在知识分子这一群体,它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也包括现代教育制度培养出来的理工科类知识分子。作者通过对西南联大的执教方针、学术团体的结合方式、教授在处理某些政治事件中的态度等各个...
评分最近在读谢泳的《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为那个战乱动荡的时代涌现出如此多的人才而感怀,西南联大至今依然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财富。整本书最让我思考的,是作者提到的发生在1945年昆明“一二•一”学潮。“一二•一”学潮起源于11月25日在西南联大图书馆...
第一部分“西南联大”指出英美系留学归国人士在办学宗旨、包容传统、学术自由与中国式兼济天下共融于一炉所焕发出的崭新人文色彩,以主政者干预介入程度做比较,52年院系调整裁撤全部社会学可以看出,后来政权思想阉割能力更胜一筹。第二部分过渡到《观察》周刊,作者将其视为西南联大自由知识分子49年前后嬗变的缩影。核心为“宪政”,为何对前后政权批评力度不一?事实是前者仍具施政权的道德让渡,后者则抽去议政平台,陷中国文人于乌托大梦之中,兼济天下原是为所应为,然而在此迷雾中只有踉跄的份。本文写作于97年11月,仍有直陈胸臆的勇气。如文所述,批评是社会建全的保障,未来中国的希望还在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身上。
评分读了一半吧,有些史料还是挺有价值的。作者观点太强,但又不太高明。
评分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衰落,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评分读了一半吧,有些史料还是挺有价值的。作者观点太强,但又不太高明。
评分西南联大知识分子群体的衰落,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