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宋政權崩解後,繼起的南宋高宗政權既需要快速有效地清理內部諸政治勢力,重建朝廷威權,也必須思考如何應對敵國金壓境的威脅。《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作者寺地遵教授引入政治學的“政治過程論”作為研究方法,細膩地描述瞭建炎元年(1127)至乾道元年(1165)間諸政治勢力為掌握國傢權力所進行的鬥爭,以及國傢政策如何因應外在情勢而調整,同時綜閤考察瞭各政治勢力的社會背景。全書以紹興十二年(1142)宋金和議形成分為前後兩部,論述南宋政權自成立以來的運作與變化。討論的時空雖在南宋初期,然自北方避敵南下的高宗皇帝以至文武官僚為鞏固自身權、利,彼此縱橫捭闔間對南宋政權性質所造成的影響,恰為理解傳統中國政權體製內的權力衝突、抗爭關係提供瞭有力的觀察視角。
寺地遵,1937年生於廣島市,1961年廣島大學文學部史學科畢業,1966年廣島大學文學院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1988—2000年任廣島大學文學部中國史學教授。1988年10月以《南宋初期政治史研究》一書獲文學博士。
今日读毕。作者以政治史的视角,对南宋政权的确立以及秦桧专制体制的建立和变迁,对牵涉其中的诸多政治问题(如收兵权、议和、财政、经界法等),进行统合分析。作者认为南宋政权经历在地化,王瑞来先生“宋元变革论”中南宋士大夫转向对地方的专注,或受此影响。 作者对士大夫...
評分今日读毕。作者以政治史的视角,对南宋政权的确立以及秦桧专制体制的建立和变迁,对牵涉其中的诸多政治问题(如收兵权、议和、财政、经界法等),进行统合分析。作者认为南宋政权经历在地化,王瑞来先生“宋元变革论”中南宋士大夫转向对地方的专注,或受此影响。 作者对士大夫...
4.5星,從發錶時間來說,應該是很前瞻的推行動態研究的著作瞭。所謂政治史,如果僅從文獻敘錄入手,那充其量是摘抄匯編,但進行結構性分析,劃分內部互動,是文獻難以達到,考校作者功力的事。當然因為寫作時間,以及作者對史源學重視的不足,導緻某些論斷過於輕率,其中以淮西嶽傢軍動嚮,傢軍和政府的關係,以及高宗與秦檜關係三點尤甚。前二者還可說不是題目關注主旨,但是第三條,如果作者自己都覺得秦檜體製的崩潰導緻瞭高孝禪位,那把高宗看成無關緊要,顯然說不過去。不過總體來看,這還是一部很精彩的作品,也對於政治史研究者有很深的參考意義
评分動態的看待政權的變更與穩固化——12個月中,由於金軍追迫,前後更換瞭25個駐所,南宋政權幾次麵臨土崩瓦解,卻沒有士大夫協助金軍。somehow覺得和中世紀羅馬教廷的境況有幾分類似。序言的意思是建立多民族國傢史像的宋遼金元史仍然任重道遠,從這個角度看待紹興十二年體製(秦檜問題)很有意思,作者對秦檜體製的批評也很振聾發聵。曆史考證的細節,姑且略過瞭。
评分唐宋變革說影響如此之大,怎麼打破靜態的宋史研究,讓政治史充滿血肉與生命?
评分前半部有點脫離軍事談政治瞭。
评分唐宋變革說影響如此之大,怎麼打破靜態的宋史研究,讓政治史充滿血肉與生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