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一个新视角,演绎了一部国学当代史。这曾是一段隐秘的历史,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另一种命运。他标示出一个重要的时间临界点,并提醒我们,在此临界点之前,人们其实生活在一个有渊源、有传承的文化共同体中。至于这种文化血脉是如何被慢慢隔绝的,也许从这些国学大师的行动、言说与事件中,我们会有更多的体悟。
周为筠,历史学学士,文学硕士。出版策划人,独立撰稿人。
任《社会观察》、航空画报》等多家杂志主笔;《世界新闻报》、《南方都市报》、《竞报》等报纸专栏作家。在国内外知名媒体如《天涯》、《粤海风》、《中国青年》……发表文章近千篇。在《社会科学论坛》、《新闻战线》、《澳门理工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三十多篇。迄今发表几百万字的各类题材作品。
前些天陪一位台湾高校的教师游览南京名胜,她说自己对明孝陵的兴趣比对中山陵的大,这倒是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原以为台湾来的朋友会对国父埋骨之地抱有特殊感情,但事实并不如此。也许这位教师并非国民党员或泛蓝阵营的支持者,不过还好,她对明太祖的陵墓尚有兴趣。 读着这...
评分 评分书在今年五月份买的 七个月的时间,突击在一周内读完 书中的一些人或其著作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但每个人都有一点小感想: 胡适--- 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 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傅斯年-- 为台大的鞠躬尽粹 但英年早逝 林语堂-- 学一圈回来 还是老祖宗的东西好 (通过这篇文章让我...
评分前些天陪一位台湾高校的教师游览南京名胜,她说自己对明孝陵的兴趣比对中山陵的大,这倒是和我想像中的不一样。原以为台湾来的朋友会对国父埋骨之地抱有特殊感情,但事实并不如此。也许这位教师并非国民党员或泛蓝阵营的支持者,不过还好,她对明太祖的陵墓尚有兴趣。 读着这...
评分朱学勤曾说,林毓生这一代人后来之所以成名,除个人艰苦奋斗外,另一个历史性的原因,应该是当时的台湾学界几乎独占西方学界与中国交流的唯一孔道与资源,待到大陆开放,朱学勤的上一代人也就是林毓生、余英时、杜维明的同代人出洋看世界,首先看到的是捷足先登的台湾学者。林...
文笔稍欠
评分题目倒是不错。
评分唉...
评分冲着南怀瑾老师一段买这本书,作者对南老师的研究的确是花了点时间,挖出了些别的地方没有见过的事情。别的几位大师我就不是很感兴趣了,草草看过。
评分可惜了一个好题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