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是一个日本和尚,他在1873年来到北京,居住生活了将近一年。本书详细记录了他在北京的生活经历、所见所闻。在他笔下,粗鄙的脚夫,店铺老板、伙计,赶考的举子,生计艰难的书生,喇嘛和尚等各色小人物,寺庙、钱币、风俗、日用等生活侧面,描绘了一幅逼真的社会生活画卷。在这方面,本书比中国人自己写的《燕京岁时记》还要早20多年。同时,本书还反映了近代中日佛教恢复交流的最初状况,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
小栗栖香顶(1829—1905),日本僧人,出身于九州的佛门,曾遍访名师,学兼八宗。青年时为反耶稣教先锋,三十以后拥护新政,锐志改革,并首倡传教中国。晚年组织贵夫人会,扩大佛教的社会影响。1873年7月来华留学,1876年8月在上海开设首家日本寺庙,促进了中日两国的佛教联系与交流。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删了注音材料,搞语言学的人看了肯定气得跳脚
评分日本和尚写了个古文体游记,然后找人翻译成北京话。难得的几位在当时接触并描述了基层生活的外国人。
评分许多事情,只是因我们陌生的恣意想象而美好。比如清末还是现在许多人所谓的真正的北京城里,街道上屎尿遍地,臭秽难闻,天雨粪水,天风粪土,哪堪今人住?莫怪那位湖南客月卿说:“若使皇上不在此,鬼蜮尚且不到。”所以,一个文明的政府对城市进行治理是何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还要是一个有文化的政府,不能把粪土与一切一并扫除。可惜,历史确是扫除了一切。
评分这个系列里面比较好玩的一本,东本愿寺的和尚留学北京的事
评分1873年大清与日本签订两国修好条约,同年小栗作为第一批中日交流的佛教代表到访中国,原因是防止基督教在日本的扩张蔓延,捍卫佛教的势力地盘,除了留学生身份外,还兼有净土真宗传教者意图。四百美元的生活盘缠都清晰记录在案,更是被派遣开拓海外市场业务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