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

知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花城出版社
作者:沈昌文
出品人:
页数:182
译者:
出版时间:2008-4
价格:1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605298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沈昌文
  • 自传
  • 传记
  • 三联
  • 口述历史
  • 回忆录
  • 文化
  • 中国
  • 知识
  • 智慧
  • 认知
  • 思维
  • 成长
  • 学习
  • 洞察
  • 思考
  • 自我
  • 探索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由三联书店前总经理、《读书》杂志前主编沈昌文口述,张冠生整理/记录的《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一书以第一人称的视角真实记录了沈昌文先生的人生经历。在这本不到200页的书中,从上世纪40年代上海银楼的童年学徒生涯起,到50年代初考取人民出版社校对员进京工作,直至当上三联书店的总经理,主编《读书》杂志,退休后又发起创办《万象》杂志,著名出版人沈昌文先生首次回顾了自己的一生。

书中主角沈昌文先生,著名出版人,1931年9月生于上海,前《读书》杂志主编,拥有50年出版经历的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该书讲述了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的处世之道,从头到尾都透露出积极的生活态度。沈先生的一生都在遵循“常识”,这一为人准则时时在敦促沈先生书写不平凡的人生路程。书名中的“知道”,不是寻常意义的知道某事的知道,而是知“道”。这个“道”就是沈先生处事的原则,交友的准则,生活的规则。倾听沈先生的人生经历,会暂时忘却世界,回到过去,回到心底深处的净土。

作者简介

沈昌文,一九三一年九月生于上海。在上海上了七年多中小学后,一九四五年三月起在金银首饰店学徒,讫一几五一年三月。学徒期间,工余曾在上海一些学校学习。最后学历是: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二年级肄业。 一九五一年三月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一九八六年一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十年后退休。一九八○年三月起兼管《读书》杂志编务,任副主编、主编,讫一九九五年十二月。退休后常在海内外文化出版界奔走,为业内临时工。 著有《阁楼人语》,译作有:《控诉法西斯》(季米特洛夫)、《列宁对全学界妇女的遗教》(蔡特金)、《阿多拉茨基选集》(部分)、《马克思恩格斯为无产阶级政党而斗争的历史》(部分)、《苏维埃俄国与资本主义世界》(部分)、《马克思主义还是伯恩斯坦主义》(部分)、《出版物的成本核算》等。

目录信息

从板缝里看这个世界
上了很多很多补习学校
在人民出版社开始出版生涯
从“反右”到“文革”
《读书》杂志创刊过程
当了三联书店总经理
附录
后记 张冠生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沈昌文,1931年9月生于上海,1945年3月起在上海金银首饰店学徒。 学徒期间,工余曾在上海一些学校学习,最后学历是上海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采访系二年级肄业。 1951年考入人民出版社(北京),任校对员、秘书、编辑等,1986年1月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总经理,十年后退休。 1...  

评分

《知道》读书笔记 孤云 近日有人送LP几本书,其中一本沈昌文口述自传《知道》。花半个晚上就读完了。颇有趣,可惜很多话他还不敢明说。沈昌文先生这本书谈到他经营《读书》和三联书店有二大秘诀,一者为讲究“言外之意”,一者为“向后看”。“言外之意”是陈原先生教他的。...  

评分

沈昌文这本很好看,昨天开始看,今就能看完了。反右文革甚至八十年代末都有提及,人物关系众多复杂。老先生今年80多了,而其大半生仅作为一个“小字辈”穿行于出版界官场。经历多场政治风暴未遭遇大风大浪,既明哲保身也保存中华文脉一缕幽香。众多大事沈老都不是核心人物,却...  

评分

评分

看过《最后的文化贵族》,知道了沈昌文此人。前不久南方日报出版社副总编谭庭浩来汕大给我们授课,谈了一些沈昌文的逸事,并推荐了《知道——沈昌文口述自传》这本书。于是便在卓越把书买下。 书不是一般的薄,幸好卓越的价钱并不贵。我读书算慢的,用了不到两天就看...  

用户评价

评分

于昨日北京的大风中在涵芬楼购入。一个老头儿讲故。

评分

沈昌文,民国时期的小职员,建国后的编辑,改开后的三联书店老板,读书杂志主编。本书是一本口述史,从民国讲到新世纪,半个世纪的风雨。建国前,上海弄堂长大的青年,读过小学初中,干过银楼买卖。建国后,考入人民出版社,翻译过作品,编辑过蓝皮书、灰皮书,参加过干校,经历历史。改开后,参与了范用主持的读书杂志,三联复建,担任老板。九二年二年,九五年退休。退休后,跟俞晓群混在一起,吃喝玩乐,编书编杂志,不亦乐乎。编了半辈子书,跟读书人打交道,懂得人情世故,看得清世态炎凉。读书无禁区,编书会删节,一辈子聪明,半生传奇。我到是觉得,他在三联的短暂时光,反而是之前几十年积累的结果。一个人经历过风霜,自然对于斜风细雨就不在意了。人生本就如此,老人总是比年轻人有智慧,就如他遇到蒋维乔所言所悟。

评分

回归常识。

评分

速读可也

评分

对专业还是有用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