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
★“她的复调书写,是对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
★“每一页,都是感人肺腑的故事。”
★最真实地还原历史现场,用细节记录战争的残酷本质
★“只有完全绝望的人才能对您讲出一切。除了我们以外,很多事都没人知道。 真实太可怕了……”
------------------------------------------------------------ -------------
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很快,阿富汗各派游击队逐渐结成联盟,同入侵者和阿富汗政府军展开了游击战争。本书记录了阿富汗战争中苏联军官、士兵、护士、妻子、情人、父母、孩子的血泪记忆,是20世纪纪实文学经典作品。
------------------------------------------------------------ -------------
正如这本书所描述的,不管在什么地方,战争的本质都一样:残忍,丑恶,摧残人性。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娃娃兵的母亲,尤其是当娃娃兵被装到锌皮棺材里运回家时,母 亲们在墓地里讲述着儿子们的事,就好像他们还活着。
——《出版人周刊》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那些士兵们所面对的战争是什么样的,也揭露了强加到人民头上、扭曲人性的暴行。
——《图书馆》杂志
阿列克谢耶维奇用鸿篇巨制展现了20世纪人类历史里的细节。
——《纽约每日新闻》
斯韦特兰娜·亚历山德罗夫娜·阿列克谢耶维奇 Svetlana Alexandravna Alexievich
白俄罗斯作家,1948年生于乌克兰,毕业于明斯克大学新闻学系。她用与当事人访谈的方式写作纪实文学,记录了二次世界大战、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切尔诺贝利事故等人类 历史上重大的事件。
她曾多次获奖,包括瑞典笔会奖(1996)、德国莱比锡图书奖(1998)、法国“世界见证人”奖(1999)、美国国家书评人奖(2005)、德国书业和平奖(2013)等。因为独立报导和批判风格,她的独立新闻活动曾受到政府限制,代表作《锌皮娃娃兵》曾被列为禁书。1992年,她在政治法庭接受审判,后因国际人权观察组织的抗议而中止。她还曾被指控为中情局工作,电话遭到窃听,不能公开露面。2000年,她受到国际避难城市联盟的协助迁居巴黎,2011年回明斯克居住。
获得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目前她的作品已在19国出版,并创作有21部记录片脚本和3部戏剧(曾在法国、德国、保加利亚演出)。
每次看阿列克谢耶维奇的书都像一场自虐,主题过于沉重:战争、死亡、巨大的人类灾难;情感过于悲怆:爱情的破碎、亲情的失落、对国家的失望;矛盾过于复杂:服从与反抗、真实与虚假、正义与非正义……看她的书常常饱含热泪,内心纠结、气愤、无奈、疲惫、灰暗、悲凉、...
评分 评分 评分文字看起来很简单,但笔下的现实却很残酷。我们思考了什么?为什么苏俄要攻打阿富汗?为什么苏军士兵的精神状态是那样?为什么他们会大开杀戒、屠杀妇孺?这个畜生国家,为什么直到今天还是表现得那么野蛮粗暴?当然,人民总是无辜的,制度和文化值得深思,因为他们的这种流毒也祸害了中国,至今如此。
评分政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太肮脏了
评分如果有人说这就是我附近发生的事,我一点都不会惊讶。
评分政治在某种程度上来说真的是太肮脏了
评分其实最触动我的,反倒是后记里阿列克谢耶维奇记述的那些人们对她所著作品的质疑和指责——你永运无法在价值观、是非观、历史观这类问题上获得所有人的认同。但我相信阿列克谢耶维奇的著作就像一盏盏明灯,终究会照亮些许黑暗。有灯就有人,她的著作是人类的良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