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千年之谜

包拯千年之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青年
作者:春江
出品人:
页数:267
译者:
出版时间:2008-5
价格:20.00元
装帧:
isbn号码:978750068093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包拯千年之谜
  • 风趣
  • 褚涵
  • 幽默
  • 历史
  • 传记
  • 包拯
  • 历史
  • 悬案
  • 宋朝
  • 断案
  • 正义
  • 清官
  • 民间传说
  • 文化
  • 探秘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包拯千年之谜》主要内容:清如水,明如镜,知民心,通民情,既公正,又廉明,人们呼他为“包青天”。包拯,生于公元999年,卒于1062年。享年64岁,乃北宋庐州合肥人民。28岁考取进士,步入仕途。在宋仁宗当朝的30多年中,历任知县、州官、府尹,出使过契丹。还曾在工、刑、兵、礼各部任职,也曾在财政、监察部门任要职,直到仁宗嘉佑六年官至枢密副使,成为中央政府的宰辅,一直在这个官位上辞世。

纵观包拯一生,他在仕途上对朝政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惩治贪赃枉法和损公肥私。

从政治改革的角度,他认为“择官人”十分重要。他曾对仁宗荐言说:“帝王之德,莫大于知人。”希望仁宗对官吏进行仔细、严格的考察,知人善任。他还将盛唐名臣魏征的谏疏抄呈仁宗,希冀仁宗能象唐太宗李世民那样“英明好谏”。包拯对贪官深恶痛绝。他曾怒不可息地说:“贪者,民之贼也”。对贪官污吏,“不从轻贷,依法施行,纵遇大赦,更不录用。”一方面惩治贪官,另一方面谏言皇上要慎重取士、委以重任,讲究效率,并推行朝廷“七十致仕”的退休制度。”

在经济改革方面,他在任三司户部判官等要职时,采取了薄赋敛、宽力役、救饥馑、戎兴作等一系列措施,处处为黎民百姓着想,千方百计保全他们的经济利益。他还主张“改牧地令佃耕”,使耕者有其田,又主张“改权盐为通商”,放宽“官盐”控制,废“官搬官运,令商人人钱领钞,实行“通商法”。

此外,作为历史名臣的包拯,在军事、处理民族矛盾、阶段矛盾以及法制改革诸方面,均有卓越的建树。特别是法制方面,他真可谓是“铁面无私”。我们中国在“人治”与“法治”两种治理国家的争斗中,往往是“人治”多于“法治”。“人治”观点者,一味强调“为政在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而执“法治”观点者,则强调“法为准绳”,“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包拯是“法治”的捍卫者、执行者。他特别强调“治国之要,莫大于法”,他把“立法执法”,看作整顿吏治、治理国家”之要务。法令不可轻改,法立止绝“内降”(即不走内线,不开后门,不讲人情,不批条子,不以上压下等等)。从存世的大量史籍及包拯文集中,随处可见的许多与今世相通的法制原则、观念,审案制案作法,读后无不令人震惊,包拯给后人留下的宝贵遗产,包拯泣天地、惊鬼神的作为,令世代敬仰。

包拯的伟大,在于他实践了我国封建时代政府官员的高尚追求,有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境界。他那种忠君爱国,直言切谏,民为邦本,为民请命以及不畏权贵,刚直不阿,以身作则,廉洁自律,廉政勤政的个人品德,直到今天也值得人们追慕,堪称现代公务员的楷模。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前言第一部分 包拯的魅力/1一、揭开千年面纱——还一个真实的“包青天”/2二、包拯与“庆历新政”/24三、反贪苦战——包拯弹劾宠臣张尧佐/36四、弹劾宰相宋庠——包拯为“庆历新政”鸣不平/41五、包拯与欧阳修/51六、包拯与仁宗皇帝/58第二部分 解开千年之谜 春江中义永君/69一,历史为何作这样的选择/70 包拯形象的历史演变/70二、关于包拯身世的争议/74 包拯的墓在哪里/74 为什么有几个出生地/79 受父亲虐待吗/82 是嫂子哺养大的吗/91 当过“放牛郎”吗/92 为何尊称“包龙图”/101 三、包公戏中的真与假/106 是狸猫换太子还是审理假皇子/106 是不是铡了陈世美/112 为何扮黑脸/119 真包黑与假包黑/122 与杨家将有什么关系/127 包拯与鬼怪神明/129 包拯与烟花女子/132四、到底办过多少案/135 史家笔下的包拯断案/135 神奇的东方福尔摩斯/140 一宗错案看包拯/145五、断案之外的文治武功/147 政治上革除弊政/147 经济上增产节支/153 军事上固边备战/160 外事上有胆有略/163 执法上铁面无私/167六、官场险恶却能破浪行舟/170 为何敢指责仁宗/170 七次弹劾皇亲张尧佐/176 保守派为什么整不倒他/184 欧阳修为何严厉批评包拯/188 四年内的三次升迁/193 是病死还是被毒死/199七、历朝历代的包拯形象/203 惩恶扬善的宋代包拯/203 解民倒悬的元代包拯/215 明察善断的明代包拯/224 彰忠斥奸的清代包拯/226 反腐倡廉的当代包拯/234八、“包青天”是怎样走向世界的/237 包公戏在国外/237 包公文化在海外/239九、祠庙碑林后的故事/24 5 香花墩的变迁/245 大门独向北开的包公祠/247 李鸿章为何捐巨资修包公祠/250 包拯遗像的真与伪/252 廉泉井的惩贪故事/253 包河莲藕也无“私”/255 墨砚沙前显清廉/256 开封大堂今何在/259十、永盛不衰的奥秘/262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一部分还是不错的

评分

第一部分还是不错的

评分

许多篇章结合成为了一个真实的包拯,虽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作者考证的态度,已经帮我们弄清了许多事实。

评分

许多篇章结合成为了一个真实的包拯,虽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但是作者考证的态度,已经帮我们弄清了许多事实。

评分

这本书写了一些有关包拯身世,家况以及包拯在不同时代所具有的不同形象和意义。我最敬佩的是他的清廉公正和断案如神。他在惩治贪赃枉法这一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一直被后人所传颂。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包拯鲜为人知的事情,如欧阳修、李鸿章对包拯的态度,包拯的死因究竟是如何,包拯跟那个烟花女子到底是什么关系。一直以来自己只关注电视上那个断案如神的包青天,却一直不了解有关他的其他事情。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一个从电视上看不到“包黑炭”,其中包括一些现在还在表演的著名案件,像铡陈世美,狸猫换太子等,都充满了历史的神秘感。包拯虽然不在了,但他的形象却留在了历朝历代,惩恶扬善的宋代包拯,解民倒悬的元代包拯,明察善断的明代包拯,彰忠斥奸的清代包拯还有反腐倡廉的当代包拯。臧克家说,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说的也就是包拯这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