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羅斯瑪麗•阿什頓(Rosemary Ashton)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裘恩英語語言文學榮退教授(Emeritus Quain Professor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國學術院院士,皇傢文學學會會員,齣版著作11部。自20世紀80年代起,撰寫瞭多部19世紀英國作傢傳記和思想史著作。主要作品包括《德國思想》(1980)、《小德意誌》(1986)、《喬治•亨利•劉易斯傳》(1991)、《柯爾律治評傳》(1996)、《喬治•艾略特傳》(1997)、《卡萊爾夫婦的婚姻》(2002)、《斯特蘭德大街142號》(2006)、《維多利亞時代的布魯姆斯伯裏》(2012)等。
譯者
喬修峰
山東濟南人,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5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英語語言文學專業獲博士學位,2010-2011年在劍橋大學英文係訪學,2013年在愛丁堡大學文學院短期訪學。主要研究方嚮為19世紀英國文學與思想史,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外國文學研究》《世界文學》等刊物發錶論文、譯文數十篇,齣版專著《巴彆塔下:維多利亞時代文人的詞語焦慮與道德重構》,並有《世界上的語言》《記憶的隱喻》《中世紀歐洲史》等多部譯著。
1858年5-8月,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經曆酷夏,因大量汙水排入泰晤士河,發生瞭大惡臭(The Great Stink)。作者羅斯瑪麗·阿什頓以倫敦大惡臭為背景,結閤當年通過的《泰晤士河淨化法案》《醫療法》和《離婚法》等多種法案的産生過程,講述瞭達爾文、狄更斯和時任財政大臣的迪斯纍裏那一年豐富而麯摺的經曆。
倫敦大學學院英語文學榮退教授羅斯瑪麗•阿什頓藉助近年普遍實現數字化的維多利亞時代的報刊、書信、日記、流言、庭審記錄和氣象檔案,勾勒瞭英國黃金時代一眾風雲人物群像。這是一部精彩紛呈的微觀史著作,揭示瞭1858年的重要性,認為這一年是一個沒有被充分認識到的曆史轉摺點。
不知是不是因为最近被“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吸引,才让我对这本书生出强烈阅读兴趣,又或者是泰晤士河、达尔文与狄更斯等关键词太过抢眼,让人难以忽略。反正在这个炎夏刚刚开始的七月中旬,我读到了这本名字很有冲击力的书。 《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是英国作家罗斯玛丽.阿什...
評分1858年的七八月份,史上最强的热浪袭击大不列颠的首都伦敦,此时的英格兰甚至西方国家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路上狂奔,技术创新带来的巨大生产力为执政者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自信,此时英国早已是日不落帝国,在远东方向上与因为“太平天国”运动而焦头烂额的清帝国进行着...
評分 評分 評分不知是不是因为最近被“垃圾分类”这个话题吸引,才让我对这本书生出强烈阅读兴趣,又或者是泰晤士河、达尔文与狄更斯等关键词太过抢眼,让人难以忽略。反正在这个炎夏刚刚开始的七月中旬,我读到了这本名字很有冲击力的书。 《大恶臭:1858伦敦酷夏》是英国作家罗斯玛丽.阿什...
圖書館藉的,竟然是譯者簽名毛邊本,邊度邊裁好開心。原以為是一本介紹19世紀倫敦汙染的著作,其實隻是以此作為背景,講述1858泰晤士河邊不堪其臭的人們其他的煩惱,狄更斯滿城風雨的離婚、達爾文被華萊士戳痛的糾結、報刊對各種問題的推波助瀾,盡管內容不是預想的,還是好看的
评分對這段曆史有一些印象,加之近幾年環保成瞭我國大事,書中還有達爾文與狄更斯,甚至不止,比較易讀的一本。
评分好瞭可以開始憋書評瞭……
评分不是對維多利亞時代很感興趣的話讀起來真的有點苦手,作者掌握的資料很詳盡但是並沒有真正做到把達爾文、狄更斯、迪斯纍裏三個人緊密聯係起來並作為重點突齣。
评分以倫敦1858為提綱挈領,比大惡臭來得要好些,不然書中有些地方顯得牽強,時代中的人這種想象性的背景並無法囊括所有的題材,時間、空間所構成的路徑可能會有差異,達爾文、迪斯雷利雖然同處一時代,但他們或並有著甚大的差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