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会带着情绪醒来,也会带着情绪入睡。我们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甚至被情绪牢牢控制,做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那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我们就会做出傻事,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这种传统情绪观有可能是错误的。
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这个理论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作者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它也不具有普遍性。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情绪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包括你的各种生理特征、灵活的大脑以及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具体可行的方法,管理情绪、控制情绪、提高情商,学会接纳自己,体谅他人,从而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
目前担任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forPsychologicalScience ,简称APS)主席。巴瑞特教授还是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系知名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TED演讲人。她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任职,负责精神病和放射病方面的治疗研究。
巴瑞特教授专注于情绪的开创性研究,她在《科学》(Scienc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并在吉尔福德出版社(Guilford Press)出版了六卷学术著作。巴瑞特教授因其在情绪方面的革命性研究荣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先锋奖”。
感: 作者有心了。用20年的时间去完成这样一本书,大部分都是关于科学领域的研究,可以摘的实在是太少了,对于我来说。 把焦虑看成兴奋。 摘: 他认为,我们体验到的所谓的关于这个世界的事实部分是由我们的直觉创造出来的,这种现象叫作“情感现实主义”。例如,人们在阳光明...
评分 评分 评分记得看过一位父亲,讲过关于6岁儿子打针的故事: 当时,儿子感冒了。需要去医院抽血。 结果刚踏进房间的时候,就开始紧紧的攥着爸爸衣服,畏缩不前。 正好有一个小女孩也在打针,开始哇哇大哭,不停的扭动身体,她爸爸根本按不住,着急的满头大汗,嘴里还哄着,一下就好,不哭...
评分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段誉追到/追不到王语嫣”这么可贵了:那是大脑长时间预测所构建的一种情绪积累,所以情绪强度被构建得很大;人的自我意识构建的“概念” 很有用,夏虫不可语冰就是因为没有构建出“冰”的概念,言语和概念、手指指????某种程度都是世俗义,除非我们能亲身见冰摸冰体会冰,否则只能是了解到冰“存在”的一种开示,所以有时不可没有概念,但是也要超越“知见障”(当然偶意思是: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人自己应该对自己提这种要求,不要满足于表象的世界);构建论看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中医情志内伤的说法完全对得上的
评分精彩的建构主义论证和演绎,但是真的太啰嗦了、论证上也不甚严谨
评分解构了关于情绪的各种神话。最实用的建议:自己下次想指责别人引发自己的愤怒或者抑郁之前,先检查自己是不是处于疲劳、饥饿或者其他生理不适状态。如果没有及时完成上述反省,下次再遇到类似的情境,会产生一种“我就是没法适应这种人”的错觉,最后慢慢滚动成“某类人滚出去”的偏见,甚至付诸实施。
评分人是「理性」和「动物本能」互相战斗的结果,这句话几乎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一旦从根上证明「象与骑象人」的这个模型完全是错误的,人没有所谓理性和兽性的斗争,那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到维系整个社会的经济、伦理和法律都得完全翻个个。作者非常巧地从lie to me情绪指纹不存在的杠杆开始撬,大多数情况下论述的强度和野心匹配。非常受益。
评分首先要赞叹胡塞尔的伟大,如果我理解的胡塞尔没错的话,他的理论十分接近这本书的先进理论。其次这本书肯定了我一直以来的假设还解答了我的一些疑惑。正确的理论能引人找到正确的方法,来顺利解决困扰我们的问题。这本书唯一的缺点就是有很多话翻来覆去的说,让人有些头疼。但是靠谱的理论是能救命的。因此五星好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