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天,我们都会带着情绪醒来,也会带着情绪入睡。我们会受到情绪波动的影响,甚至被情绪牢牢控制,做出积极的或是消极的,甚至是不可思议的行为。
那么,情绪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吗?
传统情绪观认为,情绪是人类进化的产物,外界活动激发了我们内在的情绪反应。如果我们无法用理性思维控制情绪,我们就会做出傻事,甚至产生暴力行为。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证明,这种传统情绪观有可能是错误的。
知名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莉莎·费德曼·巴瑞特博士基于多年的深入研究,提出了全新的情绪构建理论,这个理论将彻底改变我们对人类大脑的认知。作者认为,情绪并非与生俱来,它也不具有普遍性。情绪不是被激发的,而是由个体创造出来的。情绪的出现是各种因素(包括你的各种生理特征、灵活的大脑以及文化背景和成长环境)协调作用的结果。因此,我们能够通过具体可行的方法,管理情绪、控制情绪、提高情商,学会接纳自己,体谅他人,从而打造融洽的人际关系,拥有和谐幸福的生活。
【美】莉莎·费德曼·巴瑞特(Lisa Feldman Barrett)
目前担任美国心理科学协会(AssociationforPsychologicalScience ,简称APS)主席。巴瑞特教授还是美国东北大学心理学系知名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TED演讲人。她还在哈佛大学医学院及马萨诸塞州总医院任职,负责精神病和放射病方面的治疗研究。
巴瑞特教授专注于情绪的开创性研究,她在《科学》(Science)、《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等专业期刊上发表了200多篇论文,并在吉尔福德出版社(Guilford Press)出版了六卷学术著作。巴瑞特教授因其在情绪方面的革命性研究荣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先锋奖”。
总的来说,情绪建构论的主要观点是: 第一、情绪指纹并不存在,每种情绪并没有与之对应的典型的生理反应; 第二、情绪表现不具有全世界的普遍性,你的情绪表现,和你所处的文化环境,以及你的个人经历有着更密切的关系; 第三、情绪的产生,不是被动的,不是被激发出来的,而是...
评分It's interesting to know that • There is no so-called fingerprint for a specific emotion. It is supposed that each emotion has a distinct pattern of physical changes, roughly like a fingerprint, in the face, body and brain. Meaning, emotions are not "pro...
评分记得看过一位父亲,讲过关于6岁儿子打针的故事: 当时,儿子感冒了。需要去医院抽血。 结果刚踏进房间的时候,就开始紧紧的攥着爸爸衣服,畏缩不前。 正好有一个小女孩也在打针,开始哇哇大哭,不停的扭动身体,她爸爸根本按不住,着急的满头大汗,嘴里还哄着,一下就好,不哭...
评分废话多到令人绝望,各种错误的比喻,自以为是的推理。。100页写一个苹果到底是不是红色的,真的牛逼,谁需要你解释光波啊???要解释页不要再重复100个雷同的例子吧,牛逼。
评分@希夷子 说情绪粒度没有给出相应文献,在英文版中最后附录十几页都是文献,建议有机会看看哈
评分情绪构建理论 简并和非本质性 很牛逼的一本书。
评分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段誉追到/追不到王语嫣”这么可贵了:那是大脑长时间预测所构建的一种情绪积累,所以情绪强度被构建得很大;人的自我意识构建的“概念” 很有用,夏虫不可语冰就是因为没有构建出“冰”的概念,言语和概念、手指指????某种程度都是世俗义,除非我们能亲身见冰摸冰体会冰,否则只能是了解到冰“存在”的一种开示,所以有时不可没有概念,但是也要超越“知见障”(当然偶意思是:一小部分‘学有余力’的人自己应该对自己提这种要求,不要满足于表象的世界);构建论看情绪和身体健康的关系,和中医情志内伤的说法完全对得上的
评分作者或许是个好的科学家,但绝不是一个好的作家。感觉作者的思路不够系统,事是那些事,但是穿起来讲就显得很凌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里面的观点我接受起来还算容易,并不觉得多么颠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