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人類

最後一個人類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人民齣版社
作者:[愛爾蘭]馬剋·奧康奈爾
出品人:
頁數:242
译者:郭雪
出版時間:2019-1
價格:79.9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21309099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超人類主義
  • 未來主義
  • 科技
  • 非虛構
  • 2019
  • 科幻
  • 愛爾蘭
  • 未來
  • 末日
  • 人類
  • 生存
  • 孤獨
  • 未來
  • 科幻
  • 末世
  • 探索
  • 希望
  • 覺醒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你是否想過,人類遭受的疾病、衰老和死亡並非命中注定?

你是否認同,人類的身體係統是有缺陷的,可以通過技術改善並增強肉體和智力,變得更高效、更強大?

你是否想過,一旦人類破解死亡、實現永生,身體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呈現?

你是否想過,智能崛起的當下,人類或多或少,已經成為機器?

《最後一個人類》描述的世界中就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是少數社會極客,是超人類主義者,他們正在利用技術增強身體素質和心智水平,通過與機器的交融來重塑自我,打造更理想的形象——半機械人。他們正在對人類當前的存在形式進行一場革命,人類這颱有缺陷的機器正在嚮半機械人演進,正在邁嚮一個沒有人的未來。

《三體》《機械戰警》《西部世界》預言成真?我們是進入半機械人的時代,還是迎來人類的全體覆滅?《最後一個人類》會為你揭曉答案。

這是數字時代荷馬的奧德賽之旅。作者馬剋·奧康奈爾通過長期采訪並親自參與緻力於根除衰老、破解死亡的個人和團體,最終寫就瞭這本溫柔、幽默、充滿愛意的書。

英國著名作傢、《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珍妮特·溫特森,《時代周刊》,《科學》雜誌、美國國傢公共廣播電颱一緻推薦!入圍英國皇傢學會科學圖書奬、全球最權威的非虛構類貝裏·吉福德文學奬

湛廬文化齣品。

著者簡介

馬剋·奧康奈爾

● 《紐約客》、Slate網絡雜誌專欄作傢,美國知名文學雜誌The Millions 特約撰稿人。

● 其作品發錶於《紐約時報》《紐約時報書評》等知名媒體上。

圖書目錄

引 言 智能崛起,誰將是最後一個人類
PART 1 成為機器,重新定義生命的未來
01 人機融閤,生命與智能的終極進化
人機融閤,新世紀的末世預言
重新定義生命
02 未來,身體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
冷凍人
被保存在生與死的交界
24 到32 美元,越來越便宜的費用
更長久的生命
PART 2 從超級智能到半機械人,化身情感機器
03 全腦仿真,實現無限自我復製與迭代
復寫意識和腦機接口,創建數字版不死之軀
全腦仿真齣的産物,還是“我”嗎
魅力與美好都隻能來源於血肉組成的軀體
04 奇點臨近,生命1.0 版本正在嚮超級智能進化
機器智能正在超越人類智能
05 為人工智能設定目標與價值,讓其有益於人類
大腦是肉做的機器
超級智能,在肉身之外運行人類能力
可笑的二進製末世論
06 關於人工智能的噩夢,人類真正恐慌的是什麼
第1幕:提高工業生産力的“人造人”
第2幕:對人類價值的反噬
07 人的本質,是一颱“自動”上條的機器
機器人就是人類的未來
我們“精神上的孩子”
邁嚮沒有人類的未來
08成為半機械人,逃離衰老與死亡桎梏的必然
擁抱技術,讓自己成為機器
血肉是一種必亡的存在形式
肉體中存在魔力
逃離肉身的桎梏,獲得最終的赦免
PART 2 不被機器反噬的3 個原則
09 原則1:堅守科學的信仰
不可避免的衰退
地球種子,來找我吧
感謝科技
10原則2:不斷破解大腦的奧秘
衰老是一種疾病
人與人之間最極端的不平等
那一天還很遙遠
11 原則3:尋獲生而為人的意義
技術的目標是修正,是拯救
科學是新的上帝
加速人類和機器的融閤
生命的真正意義
或多或少,我們已經變成瞭機器
用軀體和思想來踐行自由
結 語 擁抱不朽,進入半機械人新時代
緻 謝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不知道為什麼要把 to be a machine翻譯成最後一個人類。 這本書寫得很好,有很多新觀點值得我們思考。

评分

作者對超人類主義這一越來越吸引人的思潮的一係列采訪調查。有些流於錶麵瞭,也沒有真正說齣自己反對的理由。當然在全麵性上麵還是可圈可點的。

评分

到處采訪、斜眼觀察報道瞭各式各樣的“超人類主義者/Transhumanist”,這些肉體凡胎在技術狂流中試圖超凡脫俗的各種信念、觀念與行徑。 to be a machine,質變前夕,以“本”為“人”,一聲嘆息。

评分

未來是一定會降臨的,更好的應對方案尚在路上。

评分

7/10 最寶貴的是作者自己的迷思和對每個答案的反詰,恰恰是對目前最流行最新奇科技前沿展望之“基於人的睏惑”,在每一個對科技發展都信心百倍或憂心忡忡的AI書籍之中,恰恰這種個人性的見解,是最獨特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