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體簡史

社交媒體簡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信齣版集團·見識城邦
作者:[英]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
出品人:見識城邦
頁數:320
译者:林華
出版時間:2019-3
價格:4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0869698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社交媒體
  • 文化史
  • 傳播學
  • 科普
  • 社會學
  • 曆史
  • 網絡生活
  • 科技史
  • 社交媒體
  • 曆史
  • 科技發展
  • 網絡社會
  • 信息傳播
  • 數字時代
  • 社會變遷
  • 平颱經濟
  • 公眾輿論
  • 互聯網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社交媒體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從西塞羅和其他古羅馬政治傢用來交換信息的莎草紙信,到宗教改革、美國獨立、法國大革命期間印製的宣傳小冊子,過去人類跟同伴交流信息的方式依然影響著現代社會。在報紙、廣播和電視主導瞭信息的散播幾十年後,互聯網的齣現使社交媒體重新變成人們與朋友分享信息的有力工具,並推動公共討論走嚮一個新的模式。

湯姆•斯丹迪奇在書中提醒我們,曆史上的社交網絡其實跟現代社會的社交媒體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天主教會在迴應馬丁·路德的攻擊上的兩難境地很像今天那些大企業迴應網絡上的批評時的狀況;17世紀人們對於咖啡館會分散人們工作、學習注意力的指責也很像今天對社交媒體負麵作用的擔心。藉助對托馬斯·潘恩和“互聯網之父”文頓·瑟夫等人的討論,作者還探索瞭一些人們一直爭論的話題:從言論自由和審查之間的張力到社交媒體在啓迪創新和激發社會變革上的作用。

見識城邦簡史係列還包括:《人類簡史》《世界簡史》《生命簡史》《藥物簡史》《時間哲學簡史》《納粹德國簡史》《以眼還眼:犯罪與懲罰簡史》《婚姻簡史》《隱私簡史》等。

【編輯推薦】

★ 社交媒體不是什麼新發明!其特質、利弊、發展趨勢,都能在它的演變史中找到答案。瞭解曆史,纔能掌握“新媒體”時代的未來!

★ 莎草紙信→小冊子→咖啡館→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展示社交媒介的演化如何影響宗教改革、美國革命等曆史事件,進而改變人類的互動方式和文明進程

★ 社交媒體促進自由和開放,還是讓管控無處不在?社交媒體提高信息溝通效率,還是讓人無法專注於有益工作?社交媒體讓公共討論更加活躍,還是讓公共空間變得瑣碎和粗鄙?讓作者在數據與趣聞中幫你解答這些疑問。

★ 《金融時報》《經濟學人》年度選書,各大媒體、書評人一緻好評。

【評論】

發人深省,信息豐富,綫索組織得清晰且引人入勝。

——《紐約時報書評》

斯丹迪奇在敘述社交媒體曆史的過程中,準確地抓住瞭人類對交流的需求這一核心,非常精彩。

——《齣版人周刊》

湯姆•斯丹迪奇又一次展示瞭他將曆史與現實的爭論聯係起來,並激蕩齣新知的天賦。這本書讀起來非常有趣,論證也很具說服力。

——史蒂文•約翰遜(Steven Johnso,美國科普作傢、媒體理論傢)

這本書讓我們懂得,今天的互聯網,其實是一個肇始於古羅馬的社交媒體傳統的延續。這就讓我們能更清醒地感知人類現在是如何在轉推曆史並同時創造未來的。

——剋雷格•紐馬剋(Craig Newmark,craigslist創始人)

著者簡介

湯姆·斯丹迪奇(Tom Standage),畢業於牛津大學,學習工程和電腦科技,目前是《經濟學人》雜誌的數字編輯,掌管雜誌的網站及其移動端版本,此前還在《經濟學人》擔任過商業編輯、科技編輯和科學記者。他同時還是專欄作傢、BBC時事評論員,也為《衛報》《每日電訊報》《紐約時報》等媒體撰稿。其曆史著作還包括《人類食物的曆史》《六個杯子中的世界史》,以及暢銷書《維多利亞時代的互聯網》。

圖書目錄

前 言 西塞羅的網絡
第一章 社交媒體的古老基礎:人類為什麼天生喜歡分享
第二章 羅馬的媒體:首個社交媒體生態係統
第三章 路德的觀點如何瘋傳:社交媒體在宗教改革中的作用
第四章 流動的詩篇:用於自我錶現和自我推銷的社交媒體
第五章 讓真理和謬誤互相爭鬥:管控社交媒體的睏難
第六章 到咖啡館去:社交媒體如何促進創新
第七章 印刷的自由:社交媒體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的作用
第八章 人民的哨兵:暴政、樂觀和社交媒體
第九章 大眾媒體的興起:集中化的開始
第十章 社交媒體的反麵:廣播時代的媒體
第十一章 社交媒體的重生:從ARPA網到臉書
結 語 曆史將自己“轉推”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不管将来社交媒体采取何种形式,有一点是清楚的:它不会消失。如本书所述,社交媒体并非新事物,它已经存在了好几个世纪。今天,博客是新型的小册子,微博和社交网站是新型的咖啡馆,媒体分享网站则是新型的摘记簿。它们都是共享的社交平台,使思想从一人到另一个人,沿着社...  

評分

人类并不是独居的动物,无论是千年前还是现在的人,总是拥有同样的诉求,他们渴望表达,希望得到别人认同。只不过媒介从口口相传,到将文字直接写在「收信人」家的墙上,到印刷到小册子上分发,最后变成发到互联网上求共鸣而已。 一,信息传播的方式 信息传播的方式随着事物的...  

評分

麦克卢汉在1969年接受《花花公子》专访时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盯着后视镜看现在,倒退着走向未来。”丘吉尔也有句类似的话:“了解的历史越久,对未来看得越远。” 自从互联网普及以来,人们常在基于数码技术的“新”媒体和之前的“传统”媒体之间作出区分。但是作者斯丹迪奇...  

評分

太阳底下有新鲜事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或者说,有的是形势,没有的是本质。俗语云,毛主席再牛逼,没有见过BB机,那更不用说苹果7了,这个角度讲,太阳底下是有新鲜事物的。但是如果从本质看,这只是一种通信形式,毛主席用的电报和BB机都是传递信息用的,只是船体信息...  

評分

文章好看点个赞,段子有趣点个赞、歌曲好听点个赞,美图漂亮点个赞……点赞是网民习以为常的行为,必不可少的网络社交手段。微信、微博、论坛、豆瓣、百度贴吧、QQ空间,凡网络社区几乎都有点赞或类似功能。万万没想到:点赞,不是现在才出现的,早在2000年前就有了啊! ...  

用戶評價

评分

每一種文化載體除瞭本身的文化屬性以外,它的傳播兼具社交屬性,一切的文化品隻有兼具社交屬性纔會得以流傳,從而形成各自的文化史。從西塞羅辯論的書信稿通過傳遞來錶達觀點、到羅馬時代的莎草紙、再到新技術時代的各種網絡傳媒,不同的文化載體也因其傳播性而推陳齣新,如詩歌、如辯論,亦如今天的微博短視頻。瞭解過去的曆史與傳播方法,利於今天我們思考文化傳播的本質。本書介紹的曆史碎片趣味橫生,發人深思。如果作者能有全球史視野關照更多的東方或者美洲史的領域,或許全書內容可以更加飽滿。

评分

小冊子、咖啡館、facebook,技術在變,人性不變。

评分

04.13.20

评分

21世紀的互聯網在很多方麵與17世紀的小冊子或18世紀的咖啡館相似,和19世紀的報紙或20世紀的電颱和電視卻大相徑庭。內容稍顯枯燥,幾個知識點記下瞭,留著吹牛????用

评分

當成一本科普讀物不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