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史

公共行政学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何艳玲
出品人:
页数:213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0
价格:36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5890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公共管理
  • 学科历史
  • 行政管理学
  • 行政管理
  • 何艳玲
  • 政治学
  • 公共政策
  • 公共行政
  • 公共行政学
  • 行政学史
  • 政治学
  • 历史学
  • 公共管理
  • 行政思想
  • 中国行政学
  • 西方行政学
  • 行政改革
  • 学科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公共行政学科是如何产生的?其知识演进有无清晰的阶段划分?不同阶段、纷繁复杂的不同代表性学派与理论之间具有怎样的关联?何艳玲教授的《公共行政学史》一书试图在零散且矛盾的公共行政理论丛林中,描绘出一幅具有内在价值和逻辑统一性的公共行政学说整体知识图景,从而较为深入、系统地回答上述问题。从学科史的角度出发,本书将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演进分为起源、基石、初创、危机、分异、深化、反思、重组、解构等相互承继又层层递进的不同阶段,清晰且辩证地呈现了不同阶段诸多流派的论辩与交锋。

本书的重点不是阐述相关流派代表人物的具体观点,也不是对公共行政学说进行断代式的划分,而是系统而细致地梳理复杂的学科知识演进脉络及其逻辑。在纵深层面,本书旨在深化读者对公共行政价值多元性与公共行政实践复杂性的理解,同时也特别注重从学科与实践互动的角度提炼出公共行政学发展主线,使读者得以融会贯通地审视学科发展史,并因此获得对公共行政学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理解与认知。

作者简介

何艳玲,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关注“大国转型如何实现有效治理”,聚焦城市与地方治理、政府改革、社会治理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从国家和城市的真实场景中建构对政府及政府转型的普遍性理解;主讲“公共管理学”“公共行政学史”等核心课程。在《中国社会科学》《政治学研究》《管理世界》《法学研究》《社会学研究》及Public Administration等重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著(编、译)有《公共行政学史》《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都市街区中的国家与社会:乐街调查》《城市政治学理论前沿》《美国城市的政治垄断》《巨型项目:城市公共投资变迁政治学》等著作十多部。

目录信息

前言
第1章 导论:走进公共行政学世界
1.1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学与公共行政学史
1.2公共行政学的学科脉络
1.3不同公共行政学的传统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2章 起源:美国进步时代与行政国家的产生
2.1工业化与国家面临的挑战
2.2进步时代前的乱象
2.3进步时代改革
2.4进步时代改革对现代公共行政的影响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3章 基石:政治行政二分、科层制与科学管理
3.1政党分肥制
3.2政治行政二分
3.3韦伯的科层制
3.4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4章 初创: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4.1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
4.2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整体思路
4.3传统公共行政理论的其他面向
4.4被质疑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5章 危机:学科科学化及其争论
5.1西蒙对公共行政原则的质疑
5.2达尔与西蒙的讨论:公共行政学如何成为科学
5.3“西沃之争”
5.4公共行政学的“身份危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6章 分异:实现民主行政的不同理解
6.1公共行政实践的民主困境
6.2公共选择理论与官僚行为分析
6.3新公共行政理论与行政过程的民主性
6.4“黑堡宣言”对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与延续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7章 深化:管理主义的再兴起
7.1管理主义的复旧
7.2新公共管理理论与政府再造
7.3公共政策学:公共政策研究的专门化
7.4新公共服务理论对管理主义的质疑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8章 反思:宪政主义对管理主义的批判
8.1宪政主义的思想渊源
8.2宪政主义的主要观点
8.3宪政主义的“公共行政原则”
8.4宪政主义的现实主张
8.5宪政主义的启示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9章 重组:治理理论与公共行政的多元主体
9.1治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9.2治理理论的兴起
9.3治理理论的两大路径
9.4治理的具体实践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10章 解构:后现代公共行政
10.1后现代主义思潮
10.2现代性在公共行政学中的悖论
10.3公共行政研究中的“唯实证主义”倾向
10.4后现代公共行政的代表性观点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第11章 总结:公共行政学的认识论分野
11.1公共行政学认识论的特点和影响
11.2公共行政学的四种认识论传统
11.3认识论对理解公共行政实践的作用
本章小结
关键术语
本章推荐阅读
后 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尽管国内已经有公共行政学说史这类书籍,但它们多是介绍公共行政领域类的理论,缺乏对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变化关系的具体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公共行政价值的多元性与公共行政实践的复杂性”。(前言,P2)要从这么多的理论中理出思绪,分析它们之间的承接与转折,...

评分

国内学者中能够独立“著书”而不是“编书”的学者都值得让人敬佩。而在本书中,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何艳玲老师并没有以“敷衍”的态度完成一门学科的学术史梳理工作。本书优点颇多,是我读行政管理专业以来看过的最为感动的国内著作,细细数来,大概有如下“不敷衍”之处: 一是...  

评分

尽管国内已经有公共行政学说史这类书籍,但它们多是介绍公共行政领域类的理论,缺乏对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变化关系的具体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公共行政价值的多元性与公共行政实践的复杂性”。(前言,P2)要从这么多的理论中理出思绪,分析它们之间的承接与转折,...

评分

尽管国内已经有公共行政学说史这类书籍,但它们多是介绍公共行政领域类的理论,缺乏对理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变化关系的具体说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公共行政价值的多元性与公共行政实践的复杂性”。(前言,P2)要从这么多的理论中理出思绪,分析它们之间的承接与转折,...

评分

国内学者中能够独立“著书”而不是“编书”的学者都值得让人敬佩。而在本书中,尤其让人感动的是,何艳玲老师并没有以“敷衍”的态度完成一门学科的学术史梳理工作。本书优点颇多,是我读行政管理专业以来看过的最为感动的国内著作,细细数来,大概有如下“不敷衍”之处: 一是...  

用户评价

评分

平衡学科脉络和具体理论的呈现绝非易事,而何老师用两种工具,搭建了“桥梁”,很好地完成了个任务。其一是展现代表性公共行政学者间“交锋”的过程,通过评述这些“交锋”,不同的思想脉络被揭示,同时具体的理论的主张也自然地嵌入其中;其二是作者简洁明了的语言,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也是作者深厚学术积淀的结果。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行政学科史。

评分

平衡学科脉络和具体理论的呈现绝非易事,而何老师用两种工具,搭建了“桥梁”,很好地完成了个任务。其一是展现代表性公共行政学者间“交锋”的过程,通过评述这些“交锋”,不同的思想脉络被揭示,同时具体的理论的主张也自然地嵌入其中;其二是作者简洁明了的语言,这是一切一切的基础,也是作者深厚学术积淀的结果。的确是非常难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行政学科史。

评分

何老师系统的阐述了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脉络和各学派的逻辑关系,让我从纷繁复杂的公共行政世界中逐渐建立起了一个似乎清晰的知识地图,何老师语言扎实,逻辑缜密,文字通俗易懂,这一定会成为一本经典好书!

评分

一本了解这个学科的好书,个人觉得要进入一个学科,一定要先了解这个学科的发展,发展衍生出哪些学派。但好的学科史书籍很难得,一般都是罗列,但这本书不一样,清晰介绍了各个流派的发展,形成了逻辑闭环,推荐!

评分

比陈振明的《公共管理学》好看一点.....因为逻辑比较清晰了。但是我看这种书真的很崩溃.....看完过目即忘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