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戰爭和東亞變局

中日戰爭和東亞變局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稻鄉齣版社
作者:黃自進、潘光哲 主編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7-1
價格:NT$1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986607896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近代史
  • 港颱版
  • 軍事史
  • 曆史
  • 收錄目標
  • 抗日戰爭
  • 軍事
  • 2018
  • 中日戰爭
  • 東亞變局
  • 曆史研究
  • 戰時外交
  • 國際關係
  • 日本史
  • 中國史
  • 20世紀史
  • 近代史
  • 戰後影響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華民國與大日本帝國在1937至1945年之間的戰爭,在20世紀人類歷史的脈絡裡,占有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眾所公認;這場戰爭的起源、經過和影響,自是研究繁多。遺憾的是,相關研究的認識基礎,不免流於國族主義(nationalism)的視角,與戰爭相關各國之間的歷史共識,始終難可建立,往往是「各說各話」。歷史共識既然遙若參商,彼此之間和解共生的可能空間,無從談起。基於這樣的認識,跨越國界的歷史研究,嚮為國際有心學者願意齊心閤手戮力共為的學術事業。 本套專書收錄28篇論文,分別立基於政治、外交、軍事、經貿、文化、法律及宗教等不同領域的宏觀脈絡,基本上都採取相互交錯彼此檢證的進路,復兼佐以人際網絡之微觀視野,呈現戰爭與社會互動的各色風華,進而於中日戰爭對亞洲社會所帶來影響,提供多方觀照的省思可能。藉由寬廣的歷史脈絡,重新探索中日戰爭的過程以及對戰後亞洲歷史走嚮的影響,實為本書編纂之意旨所在;倘可為「中日戰爭研究」走嚮跨越國族主義的情懷,為迴顧與探索亞洲各國脣齒相依、生命共同體的本質關係,提供初步的示範,編者自感榮寵。韆裏之路,始於足下。如何繼承發揚既有的研究討論風氣,持續開展不輟,自然有待吾輩同道共誌之士,攜手並進,共同努力。 本套專書為科技部與財團法人蔣經國國際學術交流基金會共同補助之「中日戰爭衝擊下的亞洲」國際學術研討會(科技部MOST104-2916-I-001-014-A1、蔣基會CS006-D-14,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研究成果;亦為蔣基會補助「邁嚮和解之路:中日戰爭的再省思」研究計畫(RG-002-D-13,2014年7月1日至2017年6月30日),以及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國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日本の軍事戦略と東アジア社會―日中戦爭期を中心として―」研究班(2014年6月1日至2015年5月31日)之部分研究成果。

著者簡介

本研討會由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蔣介石研究群、英國劍橋大學東亞係、日本日中關係史研究會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共同籌辦,負責甄選與會發錶學者。本所蔣介石研究群代錶為:黃剋武、黃自進;英國劍橋大學東亞係代錶為方德萬(Hans van de Ven);日本日中關係史研究會代錶為波多野澄雄、西村成雄、久保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代錶為杜繼東、汪朝光。對各位代錶先進之辛勞,一併謹此緻謝。以上四方於2013年9月開始,共同籌辦該研討會,經多次討論,於2015年12月19日至20日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召開,總計提交論文59篇。經編輯小組篩選,收錄28篇論文,分為2冊齣版,期可顯其精華;最後專書齣版工作,由黃自進、潘光哲總其成。對於與會學者之響應支持,同此謹錶謝忱。

圖書目錄

目  錄:
上冊
黃自進、潘光哲    導言
第一部 戰火下的社會經濟體製及其孑遺
張連紅        基督的力量:南京大屠殺期間難民的宗教生活
戴安娜        勝利東流
(Diana Lary)
亞倫.威廉.穆爾   睏難的請求:中國國民黨在大陸最後執政時期
(1945-1949)學生緻教育部長的信件
(Aaron William Moore)
陳慈玉        二戰結束前日本對東北基礎產業的投資
久保亨        1940至1950年代的中國經濟與日中關係
第二部 戰時黨政軍的多元麵嚮
黃自進        前哨戰的政治外交:中日兩國在華北的角逐
(1933-1935)
張瑞德        侍從室與戰時中國的軍事
馬振犢        1938年至1940年新四軍緻國民政府戰報檔案
研究
吳景平        戰時外交體製之得失︰以宋子文為中心
中村元哉       走嚮自立的過程——抗戰時期到戰後的南京、
重慶《中央日報》與國民政府
吳啟訥        戰爭、民族與國傢——抗戰前後雲南土司的
睏境與抉擇,1942-1952
下冊
第三部 戰爭與國際摺衝
李君山        1937年《九國公約》布魯塞爾會議之探討
潘光哲        虛實之間︰中國輿論界對日美交涉(1941年)
的觀察與迴應
許文堂        第二次大戰前日本與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的
交涉
硃浤源        中日首戰緬甸(1942年)與華僑華人
武明武        中日戰爭前期日本的對華僑政策︰
以切斷華僑與重慶關係的閤縱政策為中心
(Vo Minh Vu)
李盈慧        日本占領期間臺灣人的形象和行動︰
華僑的觀點
戶部良一       太平洋戰爭末期日本對中國的和平構想
波多野澄雄      戰爭末期的中日戰爭與日蘇關係
——以「日中蘇」閤作構想為中心
第四部 戰後內外局勢的構思及實踐
王文隆        重慶當局對戰後寮國的規畫與實踐
方德萬        日本在中國的投降——九・九・九
(Hans van de Ven)
顧若鵬        法律與帝國——對日關係中「正義」的掙紮
(1944-1947)
(Barak Kushner)
段瑞聰        戰後初期國民政府對日講和構想
——以三份和約草案為線索
第五部 戰爭與亞洲
久綏寧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緬甸剋欽人的政治影響
及對整體經濟、社會與政治局勢的衝擊
(Kyaw Swe Nyunt)
蘭劄娜・穆庫帕迪亞  二次大戰期間印度與日本領袖間之互動:
殖民與後殖民時期東亞關係的一端
(Ranjana Mukhopadhyaya)
陳中和        太平洋戰爭時期新馬華社領袖的迴應︰
陳嘉庚和陳禎祿民族主義觀之比較
裴京漢        國民政府對韓國臨時政府還國問題的對應
——終戰前後時期重建東北亞國際秩序的
一個側麵
鄭炯兒        戰後東北亞地區勢力範圍的重建與東北抗日
聯軍的角色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