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录

谈话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译林出版社
作者:王安忆
出品人:
页数:382
译者:
出版时间:2019-4
价格:6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4477592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王安忆
  • 访谈
  • 中国文学
  • 文学
  • 现当代文学
  • 文学研究
  • 张新颖
  • 中国
  • 谈话录
  • 哲学
  • 思想
  • 对话
  • 人文
  • 智慧
  • 反思
  • 记录
  • 生活
  • 认知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七次旗鼓相当的谈话,呈现文学创作的纯粹之美

作为中国当代重量级作家,王安忆身上同时有历史的厚重和时间的革新,她的作品既切中了时代痛点,又和速朽的潮流保持着距离。而作为兼具学识和才情的批评家,张新颖多年来致力于研究现当代文学,用力透纸背的书写刻画着作者与时代的关系。阅读本书,即是欣赏两位势均力敌的谈话者在美学和智识上的碰撞。

◆几十载笔耕不辍,以工匠精神凿开文字与心灵的通道

王安忆认为:“文学是需要终身学习、认识、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漫长到与人生同步。”她将文学融入生命之中:“文学家就是工匠,就是在做活,做到一定程度的量变自然会有质变……我们强调独创性,这已经是我们艺术评价的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它不断地要求你提供新的内容。

◆以作家视角看同行,畅谈与汪曾祺、王蒙、莫言、余华、迟子建等人的交往经历

“我觉得汪曾祺的小说,写两类东西最好,一个是劳动,一个是享受。”

“王蒙是一个太聪明的人,真聪明啊,我觉得他真的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你看,莫言这么粗壮的一个汉子吧,忽然之间能写出这么灵巧的东西,真的就是神来之笔。”

“余华他会给你什么印象呢,他会让你觉得是一个找爸爸的孩子。”

“迟子建的意境特别美好,这种美好,我就觉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从自然里面走出来。”

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

在书中,王安忆谈到自己如何感受写作的快乐,坦承文学道路上的几次重大转折。她分享了自己的创作观,谈小说家如何打量日常生活,谈虚构与审美化的力量,谈创作者对时代的关切和疏离。她回忆与冰心、宗璞、汪曾祺等文学前辈的交往,谈及陈映真、史铁生、陈丹青等对自己的影响,畅谈与莫言、余华、阿城等当代作家的相知相惜。

作者简介

王安忆 一九五四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作品有《纪实与虚构》《长恨歌》《启蒙时代》《天香》《匿名》等多部长篇小说和大量中短篇小说。曾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一届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第四届红楼梦文学奖等多种奖项,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张新颖 一九六七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主要作品有《二十世纪上半期中国文学的现代意识》《沈从文的后半生》《沈从文的前半生》《双重见证》《九个人》《在词语中间》等。曾获得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文学评论家奖、第六届鲁迅文学奖、第十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等多种奖项。

目录信息

第一章 成长
一、小时候,性格,环境
二、母亲
三、父亲
四、“文革”期间的阅读
五、开始写作
六、职业化的状态
七、传统和反叛
第二章 关节口
一、文学讲习所
二、《儿童时代》
三、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
四、陈丹青
五、史铁生
六、再谈传统和反叛
七、写作习惯
第三章 “看”
一、鲁迅的“看”和沈从文的“看”
二、站在哪里看作品里的人物
三、一座废弃的锡矿,一座废弃的钨矿
四、看熟悉的东西和看不熟悉的东西
五、写爱情
六、小说,散文,戏曲,年轻人
七、对知识的兴趣
八、台湾和马华的文学,在台湾出书
九、我们有没有力量审美化
第四章 前辈
一、冰心、萧军、一些老人
二、宗璞
三、汪曾祺
四、陆文夫、高晓声、白桦
五、王蒙、张贤亮
六、张洁
第五章 同代人
一、张承志、张炜
二、莫言、贾平凹
三、阿城、王朔
四、刘庆邦、刘恒
五、迟子建
六、苏童
七、余华
八、年轻一代
第六章 写作历程
一、 准备期,“雯雯系列”
二、《小鲍庄》
三、“三恋”和性的话题
四、《流水三十章》和《米尼》
五、《叔叔的故事》
六、《妙妙》《香港的情与爱》等几个中篇
七、《纪实与虚构》
八、《长恨歌》
九、《长恨歌》之后
十、还在过程之中
附录 文明的缝隙,除不尽的余数,抽象的美学
——关于《匿名》的对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这是一本文学研究学者和知名作家就个人文学创作话题进行谈话所做的实录,在文学好书榜上发现的推荐,书单上推荐的是2019年的版本,图书馆借到一本2008的版本,少了增补的部分,不影响主题阅读。 整本谈话录六个章节,分七次做完的对话,内容涉及成长、关节口、“看”、前辈、同...  

评分

1 诚如书中简介所言:“本书是两位以文学为志业者的真诚对话,是一部个人写作史,也是对当代文坛的一次回顾。”王安忆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力量,她的作品广为国内外读者所熟知。即使你不专修文学,也一定知道她和她的长篇小说《长恨歌》。张新颖老师是国内研究现当代文学的专...  

评分

不是书评,因为短评超字数了所以只能写到这里) 这个时代里缺少对话。看起来好像无时无刻都在发生,一个大城市的对话活动多到几乎参加不过来,但那种又不是自由的对话,因为它设定了主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是说给某一群特定的人听的。这样的“对话”或多或少都...  

评分

相较于“回忆录”或者“名人传记”类的人物介绍,《谈话录》的出现显然更加亲近平易。可以说些作为文人的闲话,却可以如此娓娓道来地正当。之于这一点,我甚至有点替其他的作家羡慕王安忆。 绝大方面,书中众多的立场,基于王安忆高高在上的优雅姿态。因此有幸看到一个从容视角...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王安忆很坦诚,有时候甚至有些尖锐。 记得几个点: 1.王安忆的母亲是作家,小时候家里生活条件很优渥。文革时有人贴她妈妈的大字报,说她妈妈把两个女儿打扮的不像中国人。 2.王安忆说:“阅读是个习惯,如果在二十岁以前没有养成这个西瓜,你在二十岁之后真的很难培养起来了。”然然。 3.谈创作,王安忆说,“二十世纪的东西大多是方法,教给你很多方法,古典作家他给你的是教养,是整个教养。” 4.谈创作,王安忆有自己的古典思维,她说,“觉得任何东西都能进入小说是很糟糕的,相当糟糕的。”

评分

主要还是王老师的“谈”。对现实与虚构,对古典的严肃的,以及和一些人的交往,如何“看”一些生活和世界。因为有在一条窄路上的坚持,所以显得非常固执,但这固执是我尊敬且相信的。“逻辑很重要的。为什么是这样写,为什么不是那样写?”比较惊讶的是原来她还会给史铁生织一件毛衣。(读完。两个固执的、相信的人的对流。)

评分

太流畅了,是文学的艺术也是对谈的艺术

评分

很多有趣的观点都是从日常的探讨中自然而然出来的。

评分

作家评论作家,真让人开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