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录研究论文近二十篇,分为“视野与方法”、“知识与制度”、“革命与治理”三部分,大体涵盖了作者近年来涉足的主要研究领域,展示了作者结合历史学与政治学研究的跨学科研究路径与成果。
李里峰,历史学博士,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学衡研究院教授,哈佛燕京学社2012-13年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中国革命与中国政治、政治学理论、概念史研究,著有《革命政党与乡村社会》《土地改革与华北乡村权力变迁》《中国考试通史·民国卷》(合著)等,译有《政治哲学与幸福根基》《历史之源》《红雨:一个中国县域七个世纪的暴力史》(合译)等,在境内外发表中、英、韩文学术论文及评论70余篇。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论文集,看了上篇和下篇感兴趣的章节。
评分牛逼,我本来以为李里峰是党史学者,没想到研究跨度能从汪康年到大跃进,偏偏还具有国际视野,理论综述与书评也写得十分出彩!
评分上篇学术回顾,梳理政治史的危机和新“政治文化”史的脉络;中篇展开近代对概念史和政治史的案例分析;下篇“革命与治理”应是作者所长,结合社会政治理论,颇能推陈出新。虽然作者隐含的立场正统(如认为一些反合作化的口号“反动”,民间反抗则“发挥了制衡与纠偏的积极作用”),但结论敏感,本书不准再版想是因此。虽系论集,写得还是很扎实,可议之处在于:前面的理论关怀谈到历史学的危机,强调其时间性、叙事性、人文性,但作者其实也未能做到(特别是“讲故事”这一点);而“中国政治的历史向度”,其实是引入理论来分析历史,或为之提供历史个案,最终还是把历史学社会科学化了。
评分上编重理论,社会学与史学、新政治史、概念史、个体/集体记忆、政治文化。中篇最喜《“东方主义”与自我认同》《翻译的政治》。下篇讲党史、国史,虽立场鲜明,但结论敏感;其对基层(乡村)治理的分析颇有见地。 注释可进一步阅读,历史学与政治学结合的启发很大。 论文集,几乎无改动,定价略高,行距大。
评分略失望,以为是专著,没想到是论文合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