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平年间,正值大唐开元盛世。为了寻找传戒高僧,四位年轻的日本僧人不畏艰险随遣唐使船西来,荣睿和尚与普照和尚几经周折,终得到高僧鉴真应允东渡。已在大唐五十年的老僧业行,也带上了花费毕生心血抄写的经卷,与他们一同归国。
五次渡海受挫,众人在滚滚波涛间几经沉浮,或客死异乡,或魂归大海。鉴真虽然双目失明,却不改初衷,终于在第六次东渡时抵达日本,于奈良东大寺登坛授戒,为天平时代文化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笔。
井上靖(1907~1991),日本当代著名作家,评论家和诗人,日中古代文化交流史和中国古代史研究家,日中友好社会活动家。1907年出生于北海道,早年遍读中国典籍。代表作有《斗牛》《城堡》《天平之甍》《楼兰》《敦煌》《孔子》等,其中《天平之甍》于1958年获日本艺术选奖。
井上靖的著作,这是一本由史书而来的文学作品,是井上靖的好友给他的意见,于是这本书就应运而生了。天平是日本的国号,对应于中国就是唐朝玄宗时期,说的是日本遣唐使来中国求法,鉴真东渡的故事。文中的普照和尚为了请高僧去日本弘法,在唐土耗尽了半生。业行和尚日夜埋首典...
评分井上靖的历史小说,平铺直叙,并无跌宕,但却别有冲淡平和的风味。就像是山间的溪流,似无跌宕,却万古不息。他的《风林火山》和《天平之甍》皆如此。本来嘛,再伟大的英雄,从微观的角度,放之于一时一域,皆巍巍高踞、雄伟不凡者,然以历史的角度看,皆小浪花尔。或曰,此等...
评分 评分日本历史小说家里,井上靖绝对是异类。《天平之甍》全书无一字废话,区区九万言,把奈良时代日本文化最突出的事件——鉴真东渡传法——前后几十年的渊源写完,对比司马辽太郎、山庄冈八动辄数十万言,乃至上百万言的写法,实在是古风犹存。 笔墨篇幅虽然都极简练,但普照、戒融...
评分《天平之甍》一书,不过一百多页,几万字而已。但是书中参考的历史资料相当丰富,连和汉两国诗歌都有引用。更了不起的是,书中人物虽多,然而作者只加寥寥数笔,众生面貌便跃然纸上,无论主次尽皆栩栩如生。 如果是一名中国作家描写鉴真东渡,恐怕少不了要赞扬鉴真...
機緣與篤定,佛是走自己的路的。
评分看过井上靖的《楼兰》等,虽然是小说,但我能读到的不仅是位作者的才情,仿佛可以看到埋头翻阅大量史料的辛苦。不知为何,我从不崇拜,那些天资聪颖,对那些真的很努力的付出由心底尊敬。
评分读完真的有冰冷的感觉,很多人费了一生执着于一件事,失败了就毫无意义,成功了,也只配在史书上一笔带过。
评分西院二线。好想自己留下来。。
评分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合上这本书时算是真正深刻感受到了这句话其后的含义和重量。若说最终得以与鉴真同道回国的普照可算是功德圆满,那么极力促成此事却无奈客死他乡的荣睿于其自身未得落叶归根虽有遗憾,但若于极乐世界有知鉴真成功赴日便也大可得以心安罢。最无奈最悲惨的莫过于业行,费尽毕生心血一字一句誊抄而得的几十箱经卷最终沉入海底,自己也终于未能再次踏上故土。看到他落得如此下场,顿觉内心一片苍茫。一将功成万骨枯,世上万事万物莫非如此,至于我,也不过是渺渺天地间的刍狗,连枯骨都算不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