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馬勒 音樂 古典音樂 傳記 諾曼·萊布雷希特 英國 2018 *三聯@北京*
发表于2024-12-22
為什麼是馬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美國電影協會評分為最棒的25部電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樂作麯師受到馬勒的影響。他是唯一進入主流文化的交響麯作者,輕易就跨越瞭文化與政治的樊籬,在所有人心中召喚齣共同的歡笑與淚水。不知為何,他總能對各種人産生影響。
為什麼是馬勒?為什麼他的作品流行起來?究竟我們著迷的是他的音樂還是他本人?又或者,因為在當時的維也納,從婚姻到軍隊等大小體製都麵臨時代挑戰,一切都在改變,所以我們著迷的是那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爐氣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對某些人來說,他是英雄,但其他人隻覺得他自我耽溺,不過無論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卻無疑都讓人驚嘆不已。諾曼萊布雷希特從自己與馬勒的淵源談起,細細爬梳所有與馬勒相關的書籍、檔案、口述資料,列示並探討馬勒作品與主要唱片錄音,建構齣馬勒的一生,並闡述對於馬勒現象的見解。
諾曼·萊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 當今最受歡迎的音樂、文化領域評論傢之一,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其專欄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傳播。萊布雷希特還是BBC 第三古典頻道、彭博資訊集團(Bloomberg)及紐約 WNYC 廣播電颱的常客,貢獻瞭大量有價值的節目。迄今為止,萊布雷希特在音樂方麵的著作共有十二部,其中不乏具有持久影響力的作品,如《大師的神話》(MaestroMyth,1991 年)和《大師,傑作與瘋狂》(Maestro,Masterpiece and Madness,2007 年) 就曾引發人們長久的思考與討論。萊布雷希特在小說領域亦有建樹, 曾以《名字之歌》(The Song ofNames)一舉奪得 2002 年英國“惠特布萊德奬”(Whitbread Prize)。
比起寫樂評,萊大嘴還是更適閤寫八卦
評分萊布雷希特確實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所寫的古典音樂類書籍,均有很強的可讀性。馬勒確實也屬他最喜愛的作麯傢,這應該是他第二本關於馬勒的書瞭。相當於是馬勒的傳記,但卻圍繞著一條主綫來寫:馬勒為何能在現代社會引起如此之多的共鳴?萊布雷希特還在此書的後麵,幾乎對馬勒每部作品的幾乎主要版本都做瞭比較,當然具有很強烈的萊氏主觀色彩,不過倒是個聽馬勒的不錯參考。
評分這真是一本要瞭解馬勒的人生和作品不應繞過的佳作,盡管其中不乏電視廣告一般的贊美之詞,讓我這個狂熱的馬勒粉絲都感到臉紅…可惜,編譯方麵的一些瑕疵有飯碗裏發現蒼蠅的感覺:“1907年,馬勒對西貝柳斯說:‘每首交響作品就像一個世界,必須包含一切。’這句話傳遞齣馬勒對音樂功能的理解與要求,對他而言,音樂理應是全宇宙的反饋,同時承擔著修復世界的責任。西貝柳斯當時搬齣所謂‘文本純化理論’給予反擊,實屬心胸狹隘。後來,這位愛爾蘭音樂巨匠默默無聞地度過人生最後三分之一的時光,而馬勒則是拼瞭命地寫作,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個夏天,恐怕如此截然相反的人生軌跡並不是偶然。” 西貝柳斯,怎麼就愛爾蘭瞭?
評分萊布雷希特第二本有關馬勒的書。作為重度馬勒患者,諾曼毫不掩飾他對馬勒個人生活與樂隊工作、音樂寫作的同等重視。馬勒的交響麯在贊頌與反諷、高雅與劣俗、拯救與絕望、澄明與混沌之間遊走,又如同貝多芬的作品,瞬間直擊心靈,作者試圖通過還原馬勒的創作環境、他的婚姻生活、他的傢庭悲劇來揭示馬勒復雜音樂思維的産生原因,最終迴答這一問題:「Why Mahler?」其實我們倒不如反問一句:Why not Mahler?背負三重苦難,無法抵擋塵世的誘惑卻又超剋瞭他的時代;身兼指揮大師、作麯巨匠,為美國、歐洲音樂界定立瞭新的指揮規範,又貢獻瞭不朽的音樂文獻,如今他的時代已經來臨,所以,Why not Mahler?畢竟一百年來,同時震動瞭嚴肅音樂界與聽眾心靈的音樂傢,隻此一人而已。
評分像是迷弟寫給偶像的長篇情書啊。二十世紀至今,古典樂是演奏傢的世紀。馬勒與尼基什可以說最早打造瞭指揮傢在古典樂演奏領域的神聖地位,其影響力可能與李斯特發明的鋼琴獨奏音樂會不相伯仲。而馬勒不僅僅通過其自身精湛的指揮技藝,更是他那十部曠古絕今的交響麯,為指揮樂團的技藝樹立瞭標杆。曾經,馬勒的交響麯隻是名團天團的專屬(一般交響麯團吃不消),而今任何一個交響樂團若無演奏馬勒的交響麯的本領,那是不可想象、不夠格的。得益於生活在大城市上海,得益於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近年曾數次親臨馬勒的世界。那種體驗是難以言傳的,與獨坐傢中的聆聽壓根沒有可比性的(雖然獨自聽也有獨自聽的妙趣所在)。馬勒說他的音樂理念是要讓其交響麯包羅一整個世界。我想能承擔得起這種評價的交響樂,隻有他與肖斯塔科維奇瞭吧( ̄+ー ̄)
一百年前,一个矮小紧张的男人裹在羊毛衫里,冲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指挥了生命中最后一场音乐会。照理说,古斯塔夫•马勒不该出现在那里,医生命令因染上风寒而头疼的他卧床休息,而他和纽约爱乐的关系也刚破裂,在一次充满敌意的董事会上,律师突然从幕后出现,挥舞着一纸...
評分今年是肖邦年。 不,还是舒曼年,巴拉基列夫年,雨果•伍尔夫年,佩尔戈莱西年,塞缪尔•韦斯利年,凯鲁比尼年,托马斯•阿恩年,以及任何生卒年末尾是十或六十的名人的周年。 但从管弦乐音乐会的汹涌数量上看,2010年是马勒年。还有2011年,马勒的生卒年分别是1860年和1...
評分这场事件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简直可以直接拍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音乐家病入膏肓,他的花瓶娇妻在病床前读情人的来信。一位医生在追求她,另一位则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他们去巴黎向一位科学天才求助,记者挤破了他在布洛涅森林对面的家门。伟大的科学家好心地向记者们提供一...
評分这场事件的主要人物和情节简直可以直接拍成电视连续剧。伟大的音乐家病入膏肓,他的花瓶娇妻在病床前读情人的来信。一位医生在追求她,另一位则上了《时代》杂志的封面。 他们去巴黎向一位科学天才求助,记者挤破了他在布洛涅森林对面的家门。伟大的科学家好心地向记者们提供一...
評分今年是肖邦年。 不,还是舒曼年,巴拉基列夫年,雨果•伍尔夫年,佩尔戈莱西年,塞缪尔•韦斯利年,凯鲁比尼年,托马斯•阿恩年,以及任何生卒年末尾是十或六十的名人的周年。 但从管弦乐音乐会的汹涌数量上看,2010年是马勒年。还有2011年,马勒的生卒年分别是1860年和1...
為什麼是馬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