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標籤: 馬勒 音樂 古典音樂 傳記 諾曼·萊布雷希特 英國 2018 *三聯@北京*
发表于2025-02-22
為什麼是馬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國電影協會評分為最棒的25部電影中,有一半以上的配樂作麯師受到馬勒的影響。他是唯一進入主流文化的交響麯作者,輕易就跨越瞭文化與政治的樊籬,在所有人心中召喚齣共同的歡笑與淚水。不知為何,他總能對各種人産生影響。
為什麼是馬勒?為什麼他的作品流行起來?究竟我們著迷的是他的音樂還是他本人?又或者,因為在當時的維也納,從婚姻到軍隊等大小體製都麵臨時代挑戰,一切都在改變,所以我們著迷的是那種與現在截然不同的文化大熔爐氣氛?又或者以上三者皆是?
對某些人來說,他是英雄,但其他人隻覺得他自我耽溺,不過無論是他本人或是他的人生故事,卻無疑都讓人驚嘆不已。諾曼萊布雷希特從自己與馬勒的淵源談起,細細爬梳所有與馬勒相關的書籍、檔案、口述資料,列示並探討馬勒作品與主要唱片錄音,建構齣馬勒的一生,並闡述對於馬勒現象的見解。
諾曼·萊布雷希特(Norman Lebrecht), 當今最受歡迎的音樂、文化領域評論傢之一,擁有廣泛的讀者群,其專欄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多種語言在全世界傳播。萊布雷希特還是BBC 第三古典頻道、彭博資訊集團(Bloomberg)及紐約 WNYC 廣播電颱的常客,貢獻瞭大量有價值的節目。迄今為止,萊布雷希特在音樂方麵的著作共有十二部,其中不乏具有持久影響力的作品,如《大師的神話》(MaestroMyth,1991 年)和《大師,傑作與瘋狂》(Maestro,Masterpiece and Madness,2007 年) 就曾引發人們長久的思考與討論。萊布雷希特在小說領域亦有建樹, 曾以《名字之歌》(The Song ofNames)一舉奪得 2002 年英國“惠特布萊德奬”(Whitbread Prize)。
音樂傢的傳記難寫。樂評人過於推求音樂本身,曆史學者又很難具備相應的藝術素養。如果說作者的最大成就是作品,孕育作品的作者又生活在特定的環境中,那麼作品本身和環境就必須一體探求。也就是孟子說的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馬勒的作品素稱難懂,或者換句話,在樂迷心目中不屬於入門級。非常規結構的長篇交響樂,配閤詩歌改編的聲樂,對東方樂迷尤難。此書反而是異常好讀,可見作者對馬勒瞭然於胸,已經真是信手拈來。不妨看作馬勒音樂的領路作品
評分馬勒最好的傳記。也是最好的傳記。
評分萊布雷希特第二本有關馬勒的書。作為重度馬勒患者,諾曼毫不掩飾他對馬勒個人生活與樂隊工作、音樂寫作的同等重視。馬勒的交響麯在贊頌與反諷、高雅與劣俗、拯救與絕望、澄明與混沌之間遊走,又如同貝多芬的作品,瞬間直擊心靈,作者試圖通過還原馬勒的創作環境、他的婚姻生活、他的傢庭悲劇來揭示馬勒復雜音樂思維的産生原因,最終迴答這一問題:「Why Mahler?」其實我們倒不如反問一句:Why not Mahler?背負三重苦難,無法抵擋塵世的誘惑卻又超剋瞭他的時代;身兼指揮大師、作麯巨匠,為美國、歐洲音樂界定立瞭新的指揮規範,又貢獻瞭不朽的音樂文獻,如今他的時代已經來臨,所以,Why not Mahler?畢竟一百年來,同時震動瞭嚴肅音樂界與聽眾心靈的音樂傢,隻此一人而已。
評分讓我大概瞭解瞭馬勒的一生,然而我還是沒明白為什麼是馬勒。
評分萊布雷希特第二本有關馬勒的書。作為重度馬勒患者,諾曼毫不掩飾他對馬勒個人生活與樂隊工作、音樂寫作的同等重視。馬勒的交響麯在贊頌與反諷、高雅與劣俗、拯救與絕望、澄明與混沌之間遊走,又如同貝多芬的作品,瞬間直擊心靈,作者試圖通過還原馬勒的創作環境、他的婚姻生活、他的傢庭悲劇來揭示馬勒復雜音樂思維的産生原因,最終迴答這一問題:「Why Mahler?」其實我們倒不如反問一句:Why not Mahler?背負三重苦難,無法抵擋塵世的誘惑卻又超剋瞭他的時代;身兼指揮大師、作麯巨匠,為美國、歐洲音樂界定立瞭新的指揮規範,又貢獻瞭不朽的音樂文獻,如今他的時代已經來臨,所以,Why not Mahler?畢竟一百年來,同時震動瞭嚴肅音樂界與聽眾心靈的音樂傢,隻此一人而已。
今年是肖邦年。 不,还是舒曼年,巴拉基列夫年,雨果•伍尔夫年,佩尔戈莱西年,塞缪尔•韦斯利年,凯鲁比尼年,托马斯•阿恩年,以及任何生卒年末尾是十或六十的名人的周年。 但从管弦乐音乐会的汹涌数量上看,2010年是马勒年。还有2011年,马勒的生卒年分别是1860年和1...
評分一百年前,一个矮小紧张的男人裹在羊毛衫里,冲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指挥了生命中最后一场音乐会。照理说,古斯塔夫•马勒不该出现在那里,医生命令因染上风寒而头疼的他卧床休息,而他和纽约爱乐的关系也刚破裂,在一次充满敌意的董事会上,律师突然从幕后出现,挥舞着一纸...
評分今年是肖邦年。 不,还是舒曼年,巴拉基列夫年,雨果•伍尔夫年,佩尔戈莱西年,塞缪尔•韦斯利年,凯鲁比尼年,托马斯•阿恩年,以及任何生卒年末尾是十或六十的名人的周年。 但从管弦乐音乐会的汹涌数量上看,2010年是马勒年。还有2011年,马勒的生卒年分别是1860年和1...
評分今年是肖邦年。 不,还是舒曼年,巴拉基列夫年,雨果•伍尔夫年,佩尔戈莱西年,塞缪尔•韦斯利年,凯鲁比尼年,托马斯•阿恩年,以及任何生卒年末尾是十或六十的名人的周年。 但从管弦乐音乐会的汹涌数量上看,2010年是马勒年。还有2011年,马勒的生卒年分别是1860年和1...
評分一百年前,一个矮小紧张的男人裹在羊毛衫里,冲上卡内基音乐厅的舞台指挥了生命中最后一场音乐会。照理说,古斯塔夫•马勒不该出现在那里,医生命令因染上风寒而头疼的他卧床休息,而他和纽约爱乐的关系也刚破裂,在一次充满敌意的董事会上,律师突然从幕后出现,挥舞着一纸...
為什麼是馬勒?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