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味道

故乡的味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作者:遆存磊
出品人:新经典文化
页数:240
译者:
出版时间:2019-1-1
价格:CNY 58.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021883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随笔
  • 饮食文化
  • 饮食
  • 生活
  • 食物
  • 文学
  • 中国文学
  • 飲食
  • 故乡
  • 味道
  • 记忆
  • 情感
  • 美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酸啾啾、婆婆丁、灰灰菜、瓜豆酱、焦叶、酿皮、栲栳栳……不用山珍海味,亦无需精致杯碟,家常的食材与烹饪,也能做出令人无法忘怀的珍馐佳肴。

食物生长于大地,人亦是如此,时时回味起这些质朴风味,心头便牵系起对故乡的思念,对往事的感怀,和对生活里每一处细枝末节的珍重以待。

故乡 的味道,是平凡的、家常的味道,同样也是让人魂牵梦萦的味道。

在《 故乡的味道》中,作者回忆了童年时期在故乡吃到的各类蔬果饭菜,也列举了成年后走南闯北尝试过的多种特色小吃。书中有采集食材、品尝原生态瓜果的经历,也有对各色菜式制法的记录,再结合有关饮食文化的古今典籍资料,为寻常物什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生机活力与别有意趣的文化底蕴。

本书精装上市,配有豆瓣人气画师木馜(豆瓣用户@皮蛋在德国)绘制的多幅手绘插图,尽显文艺气质。

作者简介

遆存磊,独立撰稿人,豆瓣用户@齐物秋水。喜文史,好风物,作文多征引,以古今典籍资料探究饮食文化源流。

目录信息

故乡的味道
辑一


野蔬
山上的物什
故乡的食物
瓜豆酱、腌蛋与变蛋
食蒜
焦叶与炒面
茹生记
红薯
馍与泡馍
辑二
臭豆腐
栲栳栳及其他
棘·海枣
卤煮、白肉与把子肉

甜瓜
说“血食”
芫荽与荆芥
皂角仁·槐花·榆皮
染色饭食

川食漫录
辑三
采薇
饮食的曲径
雩娄农的议论
《一岁货声》与《货声》
汪曾祺与《随园食单》
知堂早年日记摭拾
书信中的饮食识小
饮食之事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中文词汇实在是一种很值得玩味的东西,你可以寄寓、可以附会,可以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它潜在的色彩、纹理,去表述一种能够自由流通在人心之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深意。如果把“味道”作为这样一个示例,那我希望能用某种橘红色的粗砺质地来形容它,热烈而不浮躁,质朴...  

评分

我有同时读多本书的习惯,谈不上好坏,只是习惯而已。 眼下手边放着如下几本书:《温柔之歌》(小说)、《当9翻转为零》(小说)、《时间迷宫》(科普)、《资治通鉴4》(历史)、《故乡的味道》(随笔)。 手头会随时放一本随笔也是惯例,在读《故乡的味道》前,看的是村上春...  

评分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北京古籍1982年版 《北京风俗杂咏》,北京古籍1982年版 闲园鞠农《一岁货声》,北京出版社2015年版 《北平味儿》,三联2014年版 《回忆旧北京》,北京燕山1996年版 顾仲《养小录》,岳麓2005年版 邓云乡《云乡话食》,河北教育2004年版 李笠翁《闲情...  

评分

我有同时读多本书的习惯,谈不上好坏,只是习惯而已。 眼下手边放着如下几本书:《温柔之歌》(小说)、《当9翻转为零》(小说)、《时间迷宫》(科普)、《资治通鉴4》(历史)、《故乡的味道》(随笔)。 手头会随时放一本随笔也是惯例,在读《故乡的味道》前,看的是村上春...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存磊师的新书,文字余韵悠长。虽然写的很多东西完全没吃过(或者肯定不爱吃哈哈),还是看得津津有味。

评分

真为遆老师高兴,处女作有如此高的水准。虽我不喜吃,却也读得津津有味。所谓食物之书,有人善写滋味,老遆写的却是肌理,旁征博引,令人很长见识。之于写作,在汪曾祺和周作人之间,他更乐于选择后者的方式,在热闹里择些清冷,显得更理智。后记里最后那段话很赞,饮食的自由也是打败禁锢的力量!

评分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全书分为三辑,由浅入深,第一辑很多篇章写到童年时故乡的食物,不论是“扣肉”还是“蒸菜“馍”都写得妙趣横生,勾起我们对故乡的回想。第二辑作者渐渐加入引证内容,对吃食的“好奇”和“渊源探求”远大于“吃”本身,这体现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兴味。读者也会被作者带动好奇心,跟着作者去一探究竟。我想,第三辑应该是作者做最重视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作者从食物入手,并不止于食物,而是借食物探究文化层面上的微妙东西,观点新颖,论证有力,让人喜欢。 作者语言凝练,涩味重,经得起反复阅读。

评分

非常好看的一本书。全书分为三辑,由浅入深,第一辑很多篇章写到童年时故乡的食物,不论是“扣肉”还是“蒸菜“馍”都写得妙趣横生,勾起我们对故乡的回想。第二辑作者渐渐加入引证内容,对吃食的“好奇”和“渊源探求”远大于“吃”本身,这体现作者渊博的学识和独特的兴味。读者也会被作者带动好奇心,跟着作者去一探究竟。我想,第三辑应该是作者做最重视的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作者从食物入手,并不止于食物,而是借食物探究文化层面上的微妙东西,观点新颖,论证有力,让人喜欢。 作者语言凝练,涩味重,经得起反复阅读。

评分

前面写家乡食物的部分,有童年视角,有些细节、修辞让我想到废名的《桥》,但那种可爱是比较收着的;偏爱辑三考据味甚浓的那些,读了获益较多,尤其写周作人、汪曾祺那篇很见功力。(像提到的《结缘豆》,是读过的知堂散文里特别喜爱的一篇。在书里读到很感共鸣、会心。)插图都很喜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