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文学史上,20世纪下半叶东欧文学具有特殊的地位。东欧作家继承了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传统,同时又接受和发展了20世纪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对现代世界的冲突及人的存在进行了深刻思考。本书是对东欧观念的一次全面审视,从文学、哲学、社会学及政治学的多维角度,围绕东欧作家的问题意识,疏理和分析了他们的价值观念。这些思想型、知识型的作家面对传统价值消亡的现代危机,在强调生活世界的同时,重新追寻失去的意义,探求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存在、什么是现代性等时代重大问题,表现出对人类命运的强烈不安,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都与西方现代主义迥然相异。东欧观念深刻表明,人类的精神活动总是处于经验与超验之间,向着地平线前行的征途上,既布满陷阱,又充满希望。
如果说有一个理念几乎颠覆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乌托邦的梦想”。在那里没有贫穷和奴役,没有暴力和争斗,所有人都过着绝对平等、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个梦想曾在20世纪导致人类史上最宏大、最深远的社会实验,激励起千百万人为之奋斗和献身,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但...
评分如果说有一个理念几乎颠覆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乌托邦的梦想”。在那里没有贫穷和奴役,没有暴力和争斗,所有人都过着绝对平等、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个梦想曾在20世纪导致人类史上最宏大、最深远的社会实验,激励起千百万人为之奋斗和献身,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但...
评分如果说有一个理念几乎颠覆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乌托邦的梦想”。在那里没有贫穷和奴役,没有暴力和争斗,所有人都过着绝对平等、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个梦想曾在20世纪导致人类史上最宏大、最深远的社会实验,激励起千百万人为之奋斗和献身,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但...
评分如果说有一个理念几乎颠覆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乌托邦的梦想”。在那里没有贫穷和奴役,没有暴力和争斗,所有人都过着绝对平等、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个梦想曾在20世纪导致人类史上最宏大、最深远的社会实验,激励起千百万人为之奋斗和献身,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但...
评分如果说有一个理念几乎颠覆了20世纪人类的历史进程,那就是“乌托邦的梦想”。在那里没有贫穷和奴役,没有暴力和争斗,所有人都过着绝对平等、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个梦想曾在20世纪导致人类史上最宏大、最深远的社会实验,激励起千百万人为之奋斗和献身,试图将梦想变为现实,但...
对三位作家的生平梳理极好,作品把握(我还没看过哈维尔)十分到位,本书的可以为我这样的小学生提供思路,快速形成对当代捷克伟大作家的认知。 至于本书的立论则有些牵强——虽然我不太理解超验与经验,但叙述与主题的分离我还是能感觉到的。而且在很多时候引入两希传统而脱离捷克民族,未免有点舍本逐末。
评分东欧知识分子为西方现代性带来的问题提供了自己的声音:在处理统一与多元、价值和事实等问题上,他们重新思考经验与超验在生活中的作用。借由柏拉图的“知识(真理)”与“观点”二分的理论,东欧知识分子承认世界的形上结构,主张价值就是事实,存在着超验的终极价值,承认普遍伦理的存在。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谈论文化多元,并且绝不脱离日常生活。此书也分析了昆德拉、哈维尔和克里玛等东欧知识分子内部的分歧,他们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真实的生活”的不同理解,对是否存在/如何寻求生活意义的看法等。东欧是“另一个欧洲”,东欧知识分子也是不同于被葛兰西称为“有机知识分子”的“另一种知识分子”。这也是这本书的研究价值。很适合业余者阅读,种了很多草。
评分现代化进程使欧洲至启蒙运动止的文化主流即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式微,趋向价值特殊主义的知识分子转而追求实际的利益和权力。因此现代性的真正危机在于社会伦理的普遍缺失或曰道德虚无,而东欧观念的最大特点就是面对现代性的进步理念,在追求主体自由的前提下重新审视传统道德的重要性。东欧知识分子既承认多元价值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又强调这些价值有统一的超验根源。作者说昆德拉是秉持怀疑主义的弄臣可真是太对了,我最喜欢的东欧作家就是昆德拉了,哈维尔和克里玛的部分留待日后看。
评分已购。四星半。启蒙运动及之后到来的现代性使人的理性超越了超验的标准,继而带来道德虚无。而对乌托邦的追求使这时的国家将集体盖过个人,抹杀了普通人个人的人性和尊严,同时又放大对领导人个人。东欧正是有这样的历史背景,此后作者以昆德拉,哈维尔,布里玛三位知识分子为例,从作品和他们的主张解析,说明东欧观念作出的抵抗和对柏拉图的回归。
评分在国人中普及东欧作家是有必要的,因为即使其中很多可以说是老生常谈、无甚新意的观点、史实,但是对中国的多数人而言其实还是陌生的。但是作者先行设置了一个巨大的概念框架,从观念开始,落回到观念上,认为应该诉诸知识分子个人内心的道德超验理想、绝对价值判断来面对现代极权,这个逻辑不是很能让人信服,因为东欧知识分子对抗高压现实的道德理想主义,其力量依然是来源于经验现实的具体感知。作者的写法倒让人更多地感到一种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感,类似于晚明那种不屈不挠的士人心结,所以读来更像是一部在当下大气候下的抒情言志之作,而不是说理之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