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

中国古代文学:从《史记》到陶渊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
作者:[日] 白川静
出品人:后浪
页数:312
译者:曹珺红
出版时间:2018-12
价格:45.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20109676
丛书系列:白川静作品系列
图书标签:
  • 文学
  • 白川静
  • 海外中国研究
  • 文学史
  • 古典文学
  • 日本
  • 中国古代
  • 后浪
  • 中国古代文学
  • 先秦文学
  • 汉代文学
  • 魏晋南北朝文学
  • 陶渊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代表作

以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严谨而细腻的风格

勾勒出中国古代努力把握命运的士人群像

◎ 编辑推荐

☆ 从文字的解读与分析入手,结合考古学、文字学的发展路向,力求还原鲜活的古代世界。

☆ 比较文学的视角,结合民俗学与宗教学的分析方法,开辟了古代诗歌研究的新途径,给我们无穷的启发和遐想。

☆ 独辟蹊径,自成一家,使古文字研究极具迷人生动的现代色彩。

◎ 内容简介

本书为日本文字学家、汉学家白川静(1910—2006)代表作《中国古代文学》的第二部,述及西汉初期到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文学史,涉及司马迁、汉赋与乐府、建安七子、竹林七贤、陶渊明、谢灵运等文学派别与文学家。作者具有深厚的文字学功底与考据功力,加之日本学者严谨而细腻的风格,遂使本书常发他人所不能道,视角独特,见解深刻。作者从《史记》中的“天道是耶非耶”一句入手,将其作为理解西汉至南北朝之间企图摆脱国家羁绊、拒绝埋没于体制的“士人”精神的锁钥,勾勒出中国古代士人努力把握命运、遵循自然情感而生的人文群像。

《中国古代文学》是白川静研究中国上古至南北朝时期文学的普及性著作。其书被日本中央公论新社收入文库丛书,是面向一般读者而不做艰深学术分析的著作。原书承接白川静性质类似的著作《中国神话》,共分《从神话到楚辞》《从〈史记〉到陶渊明》两册;我们此次引介,亦分两册献给华语读者。

作者简介

白川静(1910—2006),日本著名汉学家、汉字学者,曾担任立命馆大学名誉教授、文字文化研究所所长,因在中国古代文化与汉字研究方面的卓越贡献,荣获文化功劳奖、瑞宝章、每日出版文化奖、菊池宽奖、朝日奖等多项重要荣誉,在日本有“现代最后的硕学”的美誉。代表作有《字统》《字 训》《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说文新义》《汉字的世界》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民俗》《孔子传》《诗经的世界》等。

白川静先生在1984年获毎日出版文化奖特別奖,1991年获菊池宽奖,1996年获朝日奖和京都府文化特別功劳奖,1998年获文化功劳者,1999年获二等瑞宝章,2001年获第八回井上靖文化奖,2004年获文化勋章。

目录信息

第一章 《史记》的世界
一 关于命运
二 司马迁父子
三 《史记》的文章
四 遗失的本纪
第二章 辞赋文学
一 辞与赋
二 悲歌的系谱
三 宫廷赋
四 政治与文学
第三章 乐府与古诗
一 歌谣复兴
二 民众的歌谣
三 乐府的发展
四 《古诗十九首》
第四章 创作诗的萌芽
一 前汉的故事与歌谣
二 有由缘的歌谣
三 悲愤诗与胡笳十八拍
第五章 建安文学
一 建安时代
二 三曹的文学
三 建安七子
第六章 正始和太康
一 清谈之风
二 阮籍的咏怀诗
三 嵇康与七贤
四 太康文学
第七章 陶渊明与谢灵运
一 江南之地
二 归去来之人
三 桃花源记
四 谢灵运与山水诗
第八章 士人与文学
一 客与士
二 文学史上的诸问题
三 比较文学的诸问题
参考文献
后 记
出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白川静是日本著名汉学家,毕生致力于汉字学、金石学、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他对学问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地步,他的白川研究室每晚总是灯火通明到十一点。在做学问这件事情上,他的名言是,学者80岁以后才能成为真正的学者。 白川静在67岁时编定的《中国文学史》,是集合其中国...  

评分

8分。 第一次读白川静,就能发现很多有趣的视角。在文学评论里的比较是不可避免,除了常规用当下时期的记载来横比,以及后来者对前期考证的纵比,作为研究中国“文学”及“汉字”的日本殿堂级人物,白川静还参考了很多外国文学(特别是日本文学)相应或者相似题材的文学作品,...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建安文学那块还行。

评分

有点无聊

评分

初中读品中文人时就特别稀罕陶陶 然后看了这本书 更爱他了 哈哈哈哈

评分

看完才知道还有上册,这本是下册。从司马迁、辞赋、乐府与古诗、建安文学、正始和太康最后到陶渊明与谢灵运。他提出了士人命运的话题。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曹植……他们命运各不相同,所体现士人风骨也各不尽同。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这不仅是谢灵运的心声也是很多士人抱负不退而求其次的要求。在风雨飘摇的年代作为临终遗言而流传至今。这何尝不是一种启示。

评分

非常不错的一本中日比较文学普及读本,对于有一定日本文学基础的读者来说会有更多收获,作者的汉学功底值得肯定,从一个比较新鲜的角度解读了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文学流变的内在原因的同时还附上了与日本文学的比较,体现出了一些新的东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